【摘 要】
:
随着塑料产量日益增加,以及废弃塑料管理不善,塑料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聚氨酯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塑料,是塑料污染的重要来源。传统的塑料废弃物处理方式,如填埋和焚烧,具有容易造成泄露污染和释放有害气体的弊端。利用微生物降解塑料,不仅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可以通过生物转化将降解产物合成其他高附加值产品,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因此,利用微生物降解塑料成为现在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从青岛小涧西垃圾填埋场取得塑料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塑料产量日益增加,以及废弃塑料管理不善,塑料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聚氨酯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塑料,是塑料污染的重要来源。传统的塑料废弃物处理方式,如填埋和焚烧,具有容易造成泄露污染和释放有害气体的弊端。利用微生物降解塑料,不仅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可以通过生物转化将降解产物合成其他高附加值产品,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因此,利用微生物降解塑料成为现在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从青岛小涧西垃圾填埋场取得塑料垃圾和土壤样品,通过含有聚氨酯粉末的培养基筛选得到3个具有聚氨酯降解能力的自然菌群,分别命名为Q2、Q3和Q11。研究发现,这3个自然菌群能够降解水性聚氨酯和聚酯型聚氨酯薄膜,且培养基的最适pH值为7.0,最适培养温度为37℃。在最适条件下,自然菌群Q3生长最好,以聚氨酯薄膜为唯一碳源培养120 h后最终OD600达到5.0左右。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聚氨酯薄膜降解后表面变得粗糙且形成孔洞;通过红外光谱检测到聚氨酯薄膜降解后表面官能团发生变化;通过接触角分析发现聚氨酯降解后其表面疏水性明显下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到聚氨酯降解产生己二酸和1,4-丁二醇等在聚氨酯合成中常用的单体,在培养72 h后,降解效果最好的自然菌群Q3的产物积累量分别达到436.5 mg/L和212.3 mg/L。此外,本研究还检测到自然菌群胞外酯酶、脲酶和蛋白酶的活性,为探究其降解聚氨酯的机制奠定了基础。为了进一步确定菌群中支持聚氨酯降解的菌种,本研究通过DLN平板分离法从聚氨酯降解菌群中分离得到Alcaligenes faecalis,Bacillus megaterium,Brucella sp.,Cupriavidus sp.,Microbacterium laevaniformans,Microbacterium schleiferi,Paenochrobactrum glaciei和Pseudomonas stutzeri等 8 株单菌,其中Paenochrobactrum glaciei和Pseudomonas stutzeri具有单独降解聚氨酯的能力。我们尝试利用不同的组合构建人工菌群进行聚氨酯的降解,发现当分别引入Cupriavidus sp.时,这两株单菌降解聚氨酯的能力更强,且这种人工菌群的降解效果优于自然菌群。其中,Cupriavidus sp.与Pseudomonas stutzeri构成的人工菌群对聚氨酯的降解效果最好,在培养48 h后,胞外酯酶、脲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分别为1.17 U、0.59 U和185.75 U;培养72 h后,降解产物己二酸和1,4-丁二醇的积累量分别为919.46 mg/L和345.19 mg/L。本研究不仅从环境中筛选到能够高效降解聚酯型聚氨酯的自然菌群,还分离得到降解聚氨酯的单菌Paenochrobactrum glaciei和Pseudomonas stutzeri,其中,Paenochrobactrum glaciei为本菌属首次发现的具有聚氨酯降解能力的菌种。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更高效的聚氨酯降解人工菌群。此外,本论文对聚氨酯降解产物和可能参与聚氨酯生物降解的胞外酶的分泌及活性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探究聚氨酯生物降解的机制以及提高聚氨酯生物降解的效率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正>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这意味着中国在诺贝尔科学奖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也意味着中国人可以理直气壮地摆脱与诺贝尔科学奖无缘的魔咒。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感到自豪和骄傲,因为这个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人在科学发现、科学创造方面完全可以问鼎世界、折桂诺贝尔奖。在科技领域,也有一个冷冰冰的现实值得我们反思:为什么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屡屡获得诺贝
注册制改革的有序推进,为今后成长性公司的上市提供了更多机会,同时,这类企业的成长性问题也备受投资者关注。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尝试构建一个能够评估公司成长性的模型,帮助投资者甄别并遴选出有成长价值的公司股票进行投资。本文综合运用因素分析法和财务战略理论,第一步,提炼出成长性影响因子,并逐个分析这些因子对企业成长性的作用机制;第二步,针对这些影响因子,从多个维度设计相应的指标,构建出一个相对完整的评估指标
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危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发展的必然选择。土木工程是人类活动的一部分,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把绿色建筑运用到土木工程建设中,倡导使用可再生的建筑材料,能够形成可循环利用的系统,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本文对绿色建筑和土木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相关分析和探讨。
<正>中学阶段,是人生黄金时代的开端,是人一生中非常关键而又富有特色的时期。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身心急剧地发展、变化和成熟。研究和把握当代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教育工作者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对于班主任全面了解和认识教育对象,提高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正>学生是历史课堂学习的主体,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主题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对教科书二次开发、内容重新整合的教学创新,它使得整合后的教学主题更加鲜明,教学重点更加突出,教学思路更加顺畅。高中历史课堂实施主题式教学,是为了促使学生启动高阶历史思维,开展深度学习,从而最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正>社工问:作为团队负责人,我常常提醒社工们在服务中注意安全,但他们都嫌我唠叨,觉得自己带着爱心服务弱势群体,不会有什么安全风险。真的是这样吗?答: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要充分注意自己的安全,社工也是如此。我们社工在秉承利他主义提供助人服务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你能意识到社工在职业安全方面存在风险,这非常好!
<正>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立德树人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历史解释素养如何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并实践。一、注重概念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概念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历史概念需要解释,教师若是生硬地对历史概念进行定义,学生理解时势必会感觉晦涩难懂,因为学生没有历史教师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架构。如何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概念,史料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使
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曾经有一句名言:“用一根线条去散步。”在美术作品中,线条是构成画面的基础要素之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美术课程必然要掌握的一种表现手段,线条的应用贯穿整个小学美术课程。掌握和学习美术作品中线条的把握与运用,了解线条所表现的内在情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年龄与心理发展特征,合理的安排教学,学习合理组织线条,用线条表现造型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影视剧行业蓬勃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而观众对古装剧的文化审美要求也不断提高。一部优秀的影视古装剧,不但需要优秀的剧本,吸引人的剧情,更加离不开制作精良、尊重历史的服装、化妆、道具等多种方面的配合,古装影视人物服装造型逐渐考究,值得更多的回味与挖掘。人物造型是影视剧最基本的表象,是当下时代潮流与古代审美的结合,展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方式和新理念。文章以古装影视剧《风起洛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