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市上的“熟人”:后乡土社会中的交易逻辑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if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现代性和市场经济飞速蔓延,以利益为导向的市场理性渗透入乡土社会。伴随着社会变迁,当前乡村中个体对其他村民、土地和乡村的依赖性降低,具有更高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市场化和理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传统熟人社会的人格信任、情面规则依然在无形中左右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际,这种处于传统-现代连续统中间状态、兼具现代性和乡土性的乡村社会是“后乡土社会”。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下,乡村集市作为村民定期进行商品交易的公共场所,其间充盈着经济行动之外的丰富的意义表达,所以本次研究通过关注集市上的人际互动和交易实践来探索背后的交易逻辑,并试图探讨社会网络视角下的熟人关系的时代内涵。
  第一章对乡村集市、后乡土社会、熟人关系和差序格局进行了理论回顾,界定了适用于本次研究的后乡土社会概念,讨论了本次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明确了研究方法是综合观察与访谈技术的实地研究法,研究目标是探讨现代元素和乡土元素在交易实践中的张力和博弈,进而探究社会网络视角下熟人关系的时代内涵。
  第二章描述了本次研究地点Y集市的地域概况,从集市的周期、布局与规模,商品的种类、供应与定价,乡村集市的功能这三个方面进行今昔对比,从商品经济繁荣、政府便民政策、集市自身优势和村民赶集习惯这四个方面概述乡村集市盛行的原因,并描绘了赶集人、追集人和店铺个体户这三类集市交易主体的情况。
  第三章从经济社会学的视角关注了集市中的主体互动。赶集人在集市偶遇后的寒暄和互赠东西是一种面子工程。追集人在集市上的竞争与合作反映出集市上存在以业缘为纽带的泛熟人关系网,并且具有除业缘外的乡土互动。集市上的熟客交易和熟人交易具有行动逻辑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关系的差序造成具体实践因人而定的特殊性。此外,还关注了交易完成后的具有乡土特色的利他行为。
  第四章按时间序次从交易动机、交易策略和交易结果三个方面对交易逻辑加以总结。乡村集市中的交易动机往往是兼具经济目的和非经济目的的混合性动机。具体的交易策略是丰富且灵活的,卖方要掌握宣传和推销的策略,买方则要熟悉货比三家和讨价还价的战术,当然这些策略具有因人而定的特殊性;集市中还存在临时小团体和搭便车者,他们的动机是理性的。从交易结果来看,成功的交易是利益和关系的平衡,这期间涉及隐形的情面原则、泛化的熟人关系和暗暗的理性较量;而利益和关系的失衡则容易导致交易风险,如杀熟和欺诈,需要用制度信任弥补人格信任的缺失,对冲后乡土社会中理性滥用的风险。
  最后重申了对后乡土社会的定义、对乡村集市交易逻辑的总结,尝试对泛熟人关系进行理论的探索和对话,并提出了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后续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教学有了温度,就会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有了厚度,就不会俯就学情,而是会建构新型的教学互动关系。实现有温度和厚度的语文课堂教学,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关照学情,形成新型的互动关系;二是搭建支架,回归有温度的“诗性阅读”;三是引导深度学习,培养探究文本厚度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互动;诗性阅读;深度学习;《游山西村》  语文的温度和厚度内涵丰厚,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
期刊
摘 要:开放性预设能有效解决教学中预设与生成间的矛盾,诗歌教学中的开放性预设具有话题预设、多维整合、平等对话等特点。探象究意品意境、奇思妙想话形象、旁征博引明情感、咬文嚼字谈主题是诗歌教学开放性预设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诗歌教学;开放性预设;动态生成  笔者所谓开放性预设不同于“以诗证诗”的拓展性预设,也不同于课堂动态生成中的放任自流,笔者所谓的开放性預设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话题预设,拓展
期刊
摘 要:从近几年全国卷作文题来看,命题者有意深入议论文写作过程的内核,有侧重考查论证思维过程的,有侧重考查对碎片化、非连续性材料统整能力的,有侧重考查交际意识的,有侧重考查论据材料运用能力的,或兼而有之。高考作文题考查方向的深刻变化启示着一线教师要更全面地关注写作过程,在关键性环节上做好有效辅导,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高考作文命题;论证过程;统整能力;交际意识;材料运用  从整体上考
期刊
摘 要:2018年高考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指向学科素养,适度调整了命题思路。在选文上,适度增加篇幅长度,内容庞杂,讲究思维品格和语言的规范建构,富有文化内涵。在试题设计上,严格控制选项长度,灵活考查学科素养,选项拟定呈现被统一的痕迹。  关键词: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命题  2018年高考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从形式上看,具有超强的稳定性,依旧赋9分,依旧为客观题,题干表述依旧同于2017年
期刊
摘 要:2018年的中考名著阅读呈现以下命题导向:一是基于关键情节,考查阅读积累;二是指向核心价值,关注深度阅读;三是体现文本特质,渗透阅读策略;四是开展专题探究,倡导主题阅读;五是采用读写结合,关注高阶思维。  关键词: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命题导向  一直以来,探索名著阅读的有效评测途径和方法,以测评来推动名著的整本书阅读、促进名著阅读教学的真正落实和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真正落地,是语文教学的重要
期刊
社会的发展不仅伴随着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也催生了大批流迁人口,跨地域的流动迁徙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承载不同文化的群体之间的互动与碰撞。部分西部民族地区在工业建设蓝图下得以迅速崛起并实现跨越式发展,受国家调配而迁入的政策性移民与近年来自发进入的流迁人口共同构成当地的外来人口群体。加之民族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复杂民汉混居文化,来自不同地区文化载体的相遇,使得民族地区流迁人口的文化适应研究富有挑战性,也颇具意义与价值。然而,结合对过往文献资料的梳理,可以发现学界对流入西部地区的流迁人口的关注远不及东部沿海地区
摘 要:近年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教育界的关注热点之一。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牵涉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环节,而人物形象尤其适合进行批判性阅读。通过吸纳学生对人物形象的不同解读,可以唤醒学生主体的反思意识,改变顺从权威的思维惰性。批判性阅读课堂教学中,可以质疑破旧、顺势设问为发端,以整合求证、关联问题为核心,以反思求真、公正辩证为精神,鼓励学生与文本进行多重对话,在文本细读和拓展阅读中求证整合,最终
期刊
摘 要:从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的语用题的阅卷情况看,考生答题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逻辑思维不严密;概括不全面;审题不仔细;语言缺少严谨性;逻辑思维不深刻,没有做到有理有据地分析。所以,语用题的备考应该着重于学生思维品质、逻辑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考语文;语用题;试题分析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第5、第6两道语用题打破了常规考法,让考生有些措手不及。虽然语用题考查形式多样化,但考查的本质是
期刊
摘 要:任务驱动型教学是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掌握学习内容、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模式。在任务驱动型教学中,任务驱动的策略可以有体验式驱动、指导式驱动和整合式驱动。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教学;教学策略;《石壕吏》  任务驱动型教学是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掌握学习内容、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模式。
期刊
摘 要:《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选修)》选文《送李愿归盘谷序》中“入耳而不烦”一句,《教学参考书》把“烦”翻译成“厌烦”。邓英树主编(巴蜀书社出版)的《古文观止》、王峰主编(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古文观止》也都把“烦”翻译成“厌烦”。但在《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中,“烦”的最后一个义项是“动心”,而所举的例子就是这句话。纵观上下文,从说话者身份、听话者心理以及创作意图等角度考辨,把“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