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r)对人肺腺癌的放射增敏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肺腺癌973细胞系裸鼠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四组,即空白对照组、10Gy组、Endostar组及Endostar+10Gy联合治疗组。各照射组,于Endostar用药第7天时进行单次照射,照射剂量为10Gy。各用药组待肿瘤最大径增长至0.5cm时开始用药,每日给药1次,腹腔注射,Endostar用药浓度为20mg/kg,连续用药14天,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荷瘤裸鼠的一般情况,隔日测量肿瘤体积,计算增敏系数。取肿瘤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通过CD34检测血管密度;并取肿瘤进行Werstern blot分析,检测各组VEGF和PTEN表达情况。结果:荷瘤裸鼠的一般情况,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Gy组和联合治疗组荷瘤裸鼠的进食略减少,Endostar组进食正常。荷瘤裸鼠皮肤溃烂情况,空白对照组裸鼠移植瘤表面皮肤溃烂只数多,其他各组只数少。从肿瘤的生长曲线来看,相较于空白对照组,Endostar组、10Gy组、联合治疗组肿瘤的生长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抑制,但是联合治疗组抑瘤效果较其他组更加明显。通过计算各实验组的倍增时间,发现联合治疗组为15天,明显长于其他实验组。计算增敏系数EF为2.0>1,说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肺腺癌的放射治疗具有放射增敏效应。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空白对照组及Endostar组中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表面CD34的表达,其结果显示, CD34在两组移植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第7天空白对照组的MVD为7.0±3.5,Endostar组MVD为3.2±0.84,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明显(p=0.024)。第14天空白对照组的MVD为5.3±1.5,Endostar组MVD为3.0±0.0,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明显(p=0.037)。第48天空白对照组的MVD为3.0±0.0,Endostar组MVD为4.2±1.3(p>0.05)。可见给药后肿瘤血管密度下降明显;停止用药后,血管的密度渐渐增加接近空白组。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第14天时各组VEGF和PTEN的表达,其结果显示,在actin相对等量的情况下,Endostar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VEGF表达下调;而10Gy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VEGF表达明显上调;联合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VEGF表达显著下调。但是10Gy组、联合治疗组和Endostar组中PTEN蛋白的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性改变。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可以有效抑制肿瘤微血管密度,抑制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的生长,对肺腺癌的放射治疗有明显的增敏效应,并且通过显著下调VEGF表达,降低移植瘤血管密度,达到放射增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