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蹈是一种典型的表情艺术,自古以来,人们就意识到舞蹈和情绪之间的密切关系。现代神经科学研究表明,情绪具有一定的神经物质基础,可以定位到相关的脑区。通过舞蹈的学习、训练以及经验等因素的影响,情绪相关的脑区会出现结构的改变以及功能的重组,也就是出现所谓的可塑性变化。因此,从脑可塑性的角度来探究舞蹈对情绪相关脑区的影响,为研究舞蹈对情绪的影响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通过研究舞蹈对情绪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探索舞蹈对身心健康的作用,而且有助于探索舞蹈对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力图通过功能磁共振影像扫描和情绪评定量表这两种手段,对舞蹈专业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舞蹈对情绪的影响。首先,本研究对中国古典舞专业的大学生和非舞蹈专业大学生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将扫描结果先进行局部一致性(ReHo)分析,再进行独立成分分析(ICA),找出默认网络(DMN),对两种分析结果在感兴趣区域(情绪相关脑区)进行双样本T检验和AlphaSim校正,最终找出两组人群的情绪相关脑区差异。同时,采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心境状态量表(POMS)、焦虑自评量表(SAS)、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贝克抑郁量表(BDI)这五种量表,对中国古典舞专业的大学生和非舞蹈专业大学生进行情绪评定量表的心理测评,通过两组人群的得分差异,分析舞蹈对情绪的影响。其后,对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的结果和情绪评定量表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论证舞蹈对情绪的影响。磁共振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舞蹈会引起左侧岛叶、左侧杏仁核和部分左侧颞叶区域(颞上回、颞横回)等区域的局部一致性(ReHo)的提高;独立成分分析(ICA)中左侧岛叶、前扣带回、部分左侧颞叶区域(颞中回等),以及脑干网状结构的激活的提高。这些区域的活动的增强与舞蹈中的身体表情因素、运动因素、音乐因素都有一定关系。舞蹈引起的情绪相关脑区的活动的增强主要位于左半球,而左半球主要与正性情绪有关,这说明舞蹈对正性情绪有促进作用。情绪评定量表的测量结果表明,舞蹈能够促进正性情绪,提高精力、自尊感,有利于情感表达和外向性思维。整体而言,磁共振测试数据分析结果和情绪心理评定量表的结果大体一致,分别从脑神经生理特征和行为学特征的角度说明,舞蹈能够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尤其是能够提高人的正性情绪。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舞蹈可以促进人的正性情绪。由心理学理论可知,情绪与人的认知、行为、健康密切相关。因此通过舞蹈活动,加强人的正性情绪,对提高人的行为、认知功能,促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也可以为当下的各类大众舞蹈活动的开展、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甚至是对特殊人群心理疾病的舞蹈干预提供科学理论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