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观念与家庭风险资产配置 ——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研究

来源 :山东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t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和第二大经济体,其金融市场却并不成熟。囿于法律制度不健全、金融不完善等原因,我国家庭储蓄率居高不下,但风险金融市场参与度较低。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研究2016》,2015年我国参与风险金融市场的家庭比例为17.3%,其中城市家庭为26.2%,农村家庭为2.4%;家庭持有风险金融资产占金融资产的比例为33.0%,其中城市家庭为34.5%,农村家庭为17.5%。按照东中西部分区,参与风险金融市场的家庭比例分别为22.6%、11.6%、13.7%;风险金融资产比重分比分别为34.5%、28.6%、32.2%。以上数据表明,中国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广度与深度都偏低,且城乡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中国家庭金融呈现显著的“有限参与”特征。据此,可以推测,在正式制度无法为家庭参与风险金融市场提供足够保护的条件下,文化此类非正式制度可能对家庭投资行为的影响更为深远。本文结合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非正式制度视角考察了家庭观念对家庭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在衡量家庭的家庭观念时,本文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问卷中选取了五个能够反映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印记的变量,利用分类主成分分析法(CATPCA)构建了家庭观念指标,力图以更全面的角度来阐释问题。结果表明,家庭观念会显著抑制家庭参与风险金融市场和持有风险金融资产。具体表现在,家庭观念越浓厚的个体,参与风险金融市场的概率越低,并且持有的风险金融资产占金融资产的比例也越低。通过进一步的分析证实,本文还发现,这种相关关系在社会网络发达的家庭和社会信任程度高的地区表现相对薄弱,社会网络以及社会信任能削弱家庭观念对家庭风险资产市场参与的效用,进而推动家庭进入金融市场,提高持有风险资产的积极性。因此,政府制定政策时需充分考虑文化对家庭风险偏好和投资习惯的潜在影响,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与现代社会相互适应的一面,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本文从非正式制度视角丰富了家庭金融理论,也补充了“文化与金融”的研究范畴。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明显,经济难以保持长期高速增长,发展模式亟需转型创新。增值税税率改革在助力供给侧改革、拉动消费需求和激发市场活力方面将产生深远影响。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强竞争力的电子设备制造业,受益于政策的支持以及自身的高成长性,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及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全面“营改增”以来,我国相继实行了一系列增值税税率政策,这一系列政
税收在国家治理中日益发挥着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作为税收制度基本要素的纳税人,其经济活动中产生大量的涉税信息,这些信息的计量和披露包括向税务机关报送都必须依法依规进行。涉税信息治理是税收征管工作的关键内容,也是科学税收决策的重要依据。在现实社会经济活动中,不仅存在涉税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存在涉税信息弄虚造假问题。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给我国经济注入新活力,也给税收信息治理带来新问题和新挑战。这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随着科技发展和时代进步,大数据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行政机关的工作方式。对税务机关而言,大数据的应用为其提供了更加充分的数据资源和更加高效的分析工具。然而,税务机关面对激增而隐蔽的数据环境,如何利用好大数据获得税收风险管理成效,是目前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的研究思路为“理论研究——J市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现状分析——J市典型案例分析——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首先对研究的背景、意义进行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