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伴有宫腔积液的先兆流产与下生殖道感染(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支原体感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关系及有无宫腔积液的先兆流产者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有无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5年10月在邹城市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排除难免流产,共93例。根据其是否存在宫腔积液分为观察组(有宫腔积液组)29例与对照组(无宫腔积液组)64例。对2组孕妇均进行白带常规、宫颈管分泌物支原体培养与衣原体PCR检查,统计2组孕妇上述检查结果并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总感染数23例,其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1例、滴虫感染2例、支原体感染12例、沙眼衣原体感染2例、细菌性阴道病11例,去除细菌性阴道病合并支原体感染的感染者5例,观察组感染率为79.31%;对照组孕妇总感染数26例,其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2例、滴虫感染3例、支原体感染11例、沙眼衣原体感染3例、细菌性阴道病12例,去除细菌性阴道病合并支原体感染的感染者5例,对照组孕妇感染率为40.63%,两组间总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感染、沙眼衣原体感染,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支原体感染、细菌性阴道病感染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发生流产者8例、死胎1例、早产2例、足月分娩18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37.93%;对照组孕妇发生流产10例、足月分娩54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5.6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伴有宫腔积液的先兆流产和下生殖道感染有关:其中细菌性阴道病和支原体感染在有宫腔积液的先兆流产与无宫腔积液的先兆流产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滴虫性阴道炎、假丝酵母菌性感染、衣原体感染在有宫腔积液的先兆流产与无宫腔积液的先兆流产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宫腔积液的先兆流产组的总感染率(79.31%)明显高于无宫腔积液组(4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有宫腔积液的先兆流产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高于无宫腔积液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宫腔积液的先兆流产增加了母体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易引起流产、死产、早产等。故针对性的应用抗生素,可能改善妊娠不良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