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空间地理意义上讲,县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是经济中的最微观的组成部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以资源掠夺开采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是支持我国资源型县域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模式。虽然在经济增长、居民就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长期以来,资源型县域的转型与发展,一直是困扰山西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课题。山西资源型县域在改革开放以来,为本地区及周边的经济建设和能源需求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矿产资源的客观开采规律,山西资源型县域必然要经历一个转型发展过程。自2010年山西省设立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人们对于山西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关注度变得越来越高。 本文通过资料查阅,依据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各项基础理论,厘定了资源型县域的定义,描述了资源型县域发展旧有模式及其特征,分别阐述了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所依据的基础理论,从而得出山西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太原市晋源区为例,详细介绍了晋源区经济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和保障措施,又通过对其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来引出在经济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进而结合国内外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晋源区经济转型发展的政策建议和具体的对策建议,找出了一条适应晋源区经济转型发展的正确之路,也为其他山西资源型县域的转型发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