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我国经过多年的灭螺.化疗。血吸虫病的防治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是,普通方法的缺点,如化疗的肝肾脏损伤的负作用。由于反复感染而多次用药等又突显出来。研究防治血吸虫病的疫苗变得迫切起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研制分子疫苗变得切实可行。分子疫苗较普通疫苗有许多优点,如易大量生产,易于保存和使用、纯度高、毒副作用少等。但目前所出现的疫苗分子所诱导保护力均不够理想。原因可能是当前的疫苗候选分子绝大多数是血吸虫成虫来源的,这时血吸虫已发育成熟,其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的抵抗力较童虫强,而且血吸虫若发育至成虫阶段时其生殖系统已可以产卵而导致以肝硬化为主的对人体的损害,童虫期的血吸虫正处于发育分化阶段,易受到免疫攻击,如果有针对童虫期的疫苗分子,能影响童虫的生长发育,导致童虫的死亡或影响其产卵,将针对童虫期的疫苗分子和当前已证明有效的成虫来源的疫苗分子联合应用,有可能取得较好效果。因此,寻找抗日本血吸虫童虫的疫苗分子很有必要。为寻找有效的疫苗候选分子和早期的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试剂,我们用日本血吸虫阳性钉螺逸出尾蚴,人工感染家兔,感染15天后剖杀家兔,门静脉灌注法收集肝期章虫约100mg,酚氯仿法提取童虫总RNA约30mg,以PolyT为引物,在MMLV RnaseH-反转录酶的作用下,逆转录合成cDNA,再利用MMLV酶的末端转移酶特性PCR合成cDNA双链。引物中含有sfi A,B酶切位点。经过纯化、酶切、过柱片段大小分离后,与λTrip1Ex2噬菌体载体两臂连接包装后形成日本血吸虫童虫的cDNA文库。初始文库的容量为3. 6×106,重组子经感染XL-Blue菌后扩增后文库的滴度达1010pfu/ml。任意挑取克隆经自身环化后提取质 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粒,酶切后片段大小范围为400-1200hP,以急性血吸虫病人阳性混合血清筛选此文库,共获得20个阳性克隆,阳性克隆经过测序和同源性序列比较,发现是其中之一是血吸虫磷酸丙糖转移酶的基因,将其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BK{MV中,IPTG诱导表达后SDS-PAGE分析,所表达的蛋白质为32kDa,用阳性病人血清经预吸收后作Western-blot反应呈阳性。本试验成功地构建了日本血吸虫肝期童虫CDNA文库,所获血吸虫磷酸丙糖转移酶基因有望作为疫苗候选分子和早期诊断试剂,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