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面双线电极切向进给的电火花磨削微细轴技术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y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型零件或具有微细结构零件的需求日益增长,促进了微细制造领域的发展,微细轴作为微细制造领域的重要产品、工具,其制造精度直接影响作为产品的操作性,尤其是作为工具再应用于微细制造,如微孔、微槽、微细表面三维结构的加工,被加工零件的制造精度取决于微细轴的加工精度,即其直径一致性,包括单一微细轴轴向一致性及批量加工微细轴的重复一致性。目前微细轴的制造技术以微细电火花加工(Micro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Micro-EDM)为主,其具有加工精度高、易加工难切削金属、加工过程易于控制、加工过程几乎无切削力且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其中,电火花线电极磨削(Wire electrical discharge grinding,WEDG)微细轴直径精度相对最好,主要原因是工具电极的损耗对微细轴加工的直径精度可以通过加工过程调控,同时,线电极与微细轴间的点放电模式、小放电能量也有利于微细轴直径一致性的控制。针对WEDG加工技术中缺乏直径控制或直径控制策略复杂的问题,提出了共面双线电极切向进给电火花磨削(Coplanar twin-wire tangential feed electrical discharge grinding,CTTF-WEDG)的加工方法,即:同平面内对称的双线电极形成一个微细窄缝,微细轴沿窄缝对称中心线相对导向器弧顶切向进给,共面双线电极窄缝宽度随微细轴切向进给非线性变化。CTTFWEDG方法既以切向进给的方式提高了微细轴径向材料去除厚度的分辨率,又以窄缝宽度及轴向进给约束了微细轴轴向直径,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单根微细轴的轴向一致性和批量加工微细轴直径的重复一致性。此外,加载相互独立的双路RC模式脉冲电源的共面双线电极微细电火花加工系统可有效提高微细轴的加工效率。分析了CTTF-WEDG方法中微细轴直径的控制要素,包括共面双线电极窄缝宽度、相对窄缝最小宽度处的切向距离、放电间隙、线电极在导向器上的曲率半径;并得出了在上述要素不同条件下,微细轴直径变化及变化率的理论规律,为应用CTTF-WEDG方法加工微细轴提供了理论基础。基于理论分析的可行性结果,研发了实现CTTF-WEDG方法的高端微细电火花加工成套装备,其中包括:花岗岩床身的高精度X/Y/Z三轴直线运动平台、双线电极运丝系统、共面双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及基于压电陶瓷的窄缝宽度调节装置、主轴及其微动结构、辅助设备、相互独立的RC模式双路脉冲电源、基于PMAC卡的运动控制系统及基于C#的数控系统软件。基于此,开展了CTTF-WEDG方法加工微细轴的基础工艺实验研究;提出了微细轴初始加工位置确定的策略及微细轴的进给策略;确定了加工区线电极相对微细轴径向跳动最小量的控制参数;以提高加工效率为目标,将微细轴的加工过程划分为粗、半精、精加工三个工序,根据各阶段微细轴轴向直径偏差,提出了三个工序的划分方法,初步确定了各工序加工参数。其中,精加工过程决定了微细轴直径的轴向一致性及重复一致性,因此对精加工参数进行了基于正交实验的参数优化,在优化参数条件下,研究了微细轴轴向进给直径变化与线电极损耗的关系。此外,进行了CTTF-WEDG方法加工微细轴的效率对比研究,证明该方法相对单电源或单线电极加工的高效性。为进一步提高单根微细轴的直径一致性,首先分析了CTTF-WEDG加工系统中误差的影响,包括机床运动精度及定位精度、共面双线电极加工区位置波动的影响、共面双线电极的不共面误差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对微细轴的进给策略整体优化,避免了因线电极损耗造成的微细轴锥度问题,提高了微细轴直径的轴向一致性,实现了800μm长度范围内±0.5μm的一致性控制。为加工小直径、大长径比的微细轴,分析了加工过程导致其呈现锥度的原因,研究了影响因素的控制方法,成功加工了直径小于10μm、长径比达47的微细轴。为实现CTTF-WEDG方法高精度控制批量加工微细轴直径的重复一致性,分析了微细轴重复加工过程中影响其直径重复一致性的因素,包括微细轴毛坯圆柱度及装夹误差对微细轴初始加工位置的影响、共面双线电极的不对称误差的影响以及微细轴在误差敏感方向(相对微细轴径向)加工位置偏移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重点对微细轴径向材料去除厚度及精加工过程中连续切向进给后线电极损耗与微细轴直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微细轴直径控制模型的基础上重复加工了(?)45μm的高精度的黄铜及钨材料微细轴,在一定长度内,连续加工的微细轴重复一致性控制在±1μm内。综上,在CTTF-WEDG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微细轴直径轴向一致性及重复一致性的控制方法,进行了加工过程中线电极损耗与微细轴直径变化关系的基础性研究,实现了高直径一致性的微细轴的加工,丰富了微细电火花加工微细轴的方法及直径一致性控制策略,为拓展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在微细制造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保障。
其他文献
油页岩属于沉积岩,矿物的天然沉积和排列造成其在物理、传热、渗透及力学特征等方面表现出较强各向异性。油页岩原位开采是指油页岩在地下实施高温干馏,在这个过程中油页岩物理力学特征各向异性随温度改变,这将会影响油页岩原位注热开采过程中温度传导规律、渗流规律、污染物迁移规律和井筒稳定性。因此,揭示实时高温作用下油页岩的热物理特征、渗透特征、力学特征、变形特征各向异性演化规律对油页岩原位开采高效进行具有重要意
煤系气是指与煤系地层有关的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统称煤系三气。我国石炭-二叠系地层广泛发育着煤层气、页岩气、砂岩气复合成藏的煤系气藏,对于该类气藏实施多层合采可有效提高单井产气量、储量动用程度、开采年限和产气率等。但目前煤系气的开采主要以煤层气为主,而对复合储层煤系气合采的研究与应用较少。煤系气在复合储层中的运移规律与在单一储层中不同,其不仅存在层内流动,还存在层间流动,并且两者耦合作用,其
岩体作为由连续介质完整岩块和非连续结构面组成的离散介质,完整岩块间的相互作用需通过结构面非连续特征而发生相互作用。结构面除了使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不连续性、不均匀性等特征外,结构面还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结构面决定了岩体的潜在破坏模式。对于岩体工程中常见的无充填张开型和充填软弱介质的结构面,其抗拉强度较小,一般认为结构面不具备承受拉向载荷的能力。在压剪载荷作用下,岩体将发生多种沿结构面的剪
本文从煤层气开发热门区域选择无烟煤、高挥发性烟煤、中挥发性烟煤、次烟煤和褐煤共5种煤样来进行不同含水状态纯气体和混合气体吸附实验、数学模型拟合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并将三者相互印证,以研究不同煤阶煤样对于各种纯气体和混合气体吸附性质,为今后不同地区不同煤种条件下煤层气的开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从实验测量、数学模型拟合到分子动力学研究阶段,均将含水煤样中的水分作为单独的因素来研究。应用体积法实验测量吸
习题讲评课是高中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习题讲评课也是教师分析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一个重要参考,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习题讲评课可以按照教师选题选生、讲题学生准备、听题学生准备、教师适时调控的顺序实施。
多组元高熵合金因其成分和组织的多样性赋予了其众多优异的性能,如高强度、高硬度、高抗氧化性等。对于单相面心立方高熵合金而言,尽管其具有优异的室温拉伸塑性,但强度较低。为了优化面心立方高熵合金的性能,需要适当引入固溶原子、位错、孪晶、晶界和第二相等结构缺陷,并调控其微结构使高熵合金的力学性能得以提高。本文通过热机械处理对AlxCoCrFeNi(x=0.1~0.8)高熵合金显微组织结构进行调控,并对相应
在我国中西部的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旱,第四系松散含水层中地下水既是居民生活与生产的重要供水水源,又是生态环境需水的重要保障。在薄基岩矿区,地下矿井的开采破坏了上覆松散含水层,造成含水层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而在采深较大的晋东南厚黄土区,煤层开采对松散含水层未造成直接影响,越流引起的松散含水层中地下水持续下渗、漏失常常被忽视。因此,综合研究厚黄土区松散含水层地下水对煤矿开采
镁合金作为实际应用中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交通、电子及生物医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然而与钢铁以及铝合金材料相比,绝对强度的不足和较差的成型能力限制了其工业应用。常规的塑性变形能够改善其性能,但是仍然存在着基面织构强度高、强度和塑性匹配失衡性等问题,本文从细晶强化出发,通过不同的大塑性变形方式结合脉冲电流处理技术细化和调控镁合金的组织结构,从而改善其综合力学性能。通过金相分析、电子显
燃料电池汽车通常是指动力系统由燃料电池与动力电池组成的“电-电”混合动力汽车,其中燃料电池为主要动力源,动力电池为辅助动力源。动力系统能量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动力系统能耗量的大小,即整车等效氢耗量的大小和行驶里程的长短。提高动力系统能量利用率对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推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燃料汽车电池动力系统能量利用率,主要从减少系统能量消耗和能量回收利用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优化动力系统能量
深海地貌印象深海和陆地一样,有高山、丘陵、盆地和平原。如果能将海水舀干,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条首尾相连的"巨龙"。这条被称为"洋中脊"的巨型海岭的面积约占世界大洋总面积的33%。深海平原位于洋中脊与大陆边缘之间,而在大陆边缘却常伴有深邃的海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