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共转化法培育无抗性选择标记的转反义Wx基因水稻的研究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w0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具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粳稻品种粳9983和广陵香粳,籼型杂交稻重点亲本协青早、龙特甫和珍汕97为受体材料,经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双载体或超双元载体共转化技术将分别含有潮霉素抗性(HPT)选择标记和反义Wx基因的两个T-DNA区导入上述受体来源的愈伤组织中,通过检测T_0代转基因水稻植株中HPT基因与反义Wx基因的共整合情况及在T_1代植株间的分离情况,来研究不同的共转化技术路线中共转化的效率及对去除抗性选择标记的效果,进一步为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稻米品质提供依据和育种材料。同时,本研究还试验了农杆菌
其他文献
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 py oryzae)是由水稻黄单胞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是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常给水稻生产常造成严重损失。我国杂交水稻品种的白叶枯病抗性普遍较差,因此培育广谱高抗的水稻品种是实现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本研究利用IRBB60和WBB1作为抗性基因供体,以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恢复系为受体,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Xa-21、Xa-4和Xa-23导入这些
由于栽培作物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基因流蚀,导致其遗传基础日趋狭窄,对生物和环境的应变能力急剧下降,限制了对其产量和环境适应性的进一步遗传改良。作物种质资源正在不断的丧失,小麦也是如此。西藏是我国最著名的高原农业生态区,特殊的自然、生态和气候条件形成并保存了类型丰富的普通小麦遗传资源。本研究以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收集和保存的西藏小麦为供试材料,对其农艺性状和种子贮藏蛋白进行了鉴定与评价,主要结果如下
以水稻代表性品种(含杂交组合)为材料,对旱种水稻的生长发育、物质运转和籽粒灌浆等特性进行了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与水种(常规栽培,对照)相比,旱种(地膜覆盖栽培)水稻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分蘖发生慢、叶面积指数小。干物质积累少,在拔节期则相反。旱种水稻的分蘖成穗率、粒叶比[颖花数/叶(cm~2)]、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均小于对照,但抽穗期的根干重和根冠比则高于对照。旱种水稻的每穗粒数少
甘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在甘薯一生中,生长前期是对水分敏感的时期,尤其圆棵座薯期,缺水会导致结薯率下降,不利于高产。施肥是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关于干旱条件下,施肥对甘薯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且一般集中在旱地甘薯产量上,而对甘薯生长发育及生理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因此,为了给甘薯抗旱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目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两个品种秦薯 4 号和 619 为材
测定了28个小麦品种的AWRC、GMP含量、SDS沉降值、Pelshenke值、硬度、籽粒总淀粉含量、籽粒蛋白质含量、WEAX、湿面筋含量、角质率、PPO活性、和面时间、峰高、7min尾高、7min带宽、形成角、衰落角、麦粉膨胀势、直链淀粉相对含量等19项品质指标;同时还测定了18个参试的软质小麦品种的一年两点试验的部分重要品质指标。进行变异、配对比较、方差、相关(偏相关)、多元线性回归、聚类分析
试验于1999-2001年在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实验室试验场进行,以甘蓝型杂交油菜秦油2号和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宁杂1号两品种为材料,采用氮肥施用量、肥料运筹、密度等措施,研究分析各种类型结角层的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每角粒重的空间分布,单位角果皮面积生产力(PPA)的变化、茎枝组成、各枝序的结角起点和结角终点的差异,主要结果如下: 1、分析了不同类型的结角层各枝序的结角起点和终点高
通过测定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施肥条件下扬油4号各器官含N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干物质积累等,研究了油菜后期根、茎枝、叶片等营养器官中N素的输出和其角果中N素的积累。其主要结果如下: 1、根、茎枝、叶片的含N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苗期最高,并随着植株的生长而逐渐降低;全株角果中含N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从终花期到成熟期呈下降趋势。增施N肥可明显提高各器官的含N率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施K肥的效果不
本研究以甘蓝型黄籽油莱7500和933044,甘蓝型黑籽油菜中油821、7512和中双4号为材料,利用经典遗传学方法分析2个黄籽材料粒色性状的遗传规律及黄籽基因等位性;通过AFLP技术筛选同种皮色泽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主要结果如下: 1.7500或933044×中油821杂交组合中,F1表现黄籽,F2黄籽植株与黑籽植株呈3:1分离,F1与黄籽亲本回交1代全为黄籽,与黑籽亲本回交1代黄籽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