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十字花科根肿病是由原生生物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土传病害,该病害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对十字花科作物生产带来了严峻挑战。在十字花科根肿病综合防治过程中抗病品种的应用被认为是最有效防治、最经济的途径治(程洁2013),因此抗病资源的筛选与创建和抗病基因发掘与利用对根肿病的综合防控密不可分。抗源材料欧洲芜菁ECD04(Brass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字花科根肿病是由原生生物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土传病害,该病害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对十字花科作物生产带来了严峻挑战。在十字花科根肿病综合防治过程中抗病品种的应用被认为是最有效防治、最经济的途径治(程洁2013),因此抗病资源的筛选与创建和抗病基因发掘与利用对根肿病的综合防控密不可分。抗源材料欧洲芜菁ECD04(Brassica rapa)对我国主要病区如安徽、湖北、四川、云南等根肿菌均表现出免疫性抗性,且该抗源存在多个抗病位点;由于目前已克隆的根肿病抗性基因均属于NBS-LRR(Nucleotide binding site-leucine-rich repeats)基因家族。因此我们对ECD04的NBS-LRR家族基因在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了生物信息分析,此基础上对抗病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的根肿病抗性候选基因进行发掘,对抗病基因的起源与进化进行了深入解析,获得主要研究结论如下:我们成功在ECD04全基因组鉴定出174个NBS-LRR基因家族成员,并获得亚家族分类、染色体定位和共线性分析结果。根据基因编码结构将其分为6个亚家族并且定位到染色体上,发现大多数是以基因簇的形式存在,部分存在串联重复,并且在染色体上非均匀分布。通过对抗病材料ECD04和易感病大白菜Chiifu-401(Brassica rapa)全基因组NBS-LRR基因的比较分析,其中111个NBS-LRR家族基因在呈共线性,说明这些共线基因是A基因组植物基因组重要的部分,进一步为芜菁中根肿病抗性基因与感病材料同源基因的比较分析奠定基础。根据前人在ECD04中根肿病抗性基因定位结果,我们从5个QTL区间内发掘出根肿病抗性候选基因14个。使用re-PCR软件和QTL连锁标记提取ECD04、感病大白菜Chiifu-401、白菜型油菜Z1(Sarson,Brassica rapa)染色体区间中的NBS-LRR家族基因,通过基因和蛋白序列的比较分析最终从上述5个QTL区间筛选出14个候选基因。利用系统发育树分析和三倍化基因组共线性分析等手段,研究发现了芸薹属根肿病抗性基因的分子进化和变异模式。研究显示芸薹属植物获得根肿菌抗性基因是三倍化之前发生的,经历基因组三倍化事件后芸薹属植物抗病基因剂量大幅增加导致抗病性明显增强并显著提高了抗病适应性,使芸薹属植物在与根肿菌互作中取得优势;后期随着根肿病危害减弱,以及芸薹属植物从根肿病起源地欧洲向亚洲等无病区的传播过程中,根肿菌选择压的降低或缺失导致抗病基因结构发生变异,最终导致功能的丧失,所以目前只有极少数芸薹属植物具有根肿病抗病性。在本研究中ECD04基因组中根肿病抗性基因CRa与Pb Ba8.1是由芸薹属祖先基因组三倍化形成,起源于同一祖先抗病基因。以A基因组植物为例,只有极少部分芜菁可能存在CRa基因,绝大部分A基因组植物不存在该抗病基因,同时在易感材料中发现其同源基因均出现了大片的插入的现象,这被认为是祖先抗病基因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最新的研究发现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简称Ov)种子富含两种双羟基脂肪酸,分别命名为武汉和内布拉斯加脂肪酸。相比于蓖麻油,诸葛菜籽油具有更好的耐高温润滑特性,但是双羟基脂肪酸合成途径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为了对诸葛菜种子双羟基脂肪酸合成机制有更好的了解,本课题在采集诸葛菜属另外一个种心叶诸葛菜(Orychophragmus Limprichtianus,简称Ol)的基
油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面对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油菜产业结构政策的调整和现阶段为实现从低产到高产优质的第四次飞跃,提出了“三高”的育种目标,即高油、高产、高效,然而十字花科根肿病是一种对油菜产量危害极大的世界性土传病害,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提高,根肿病在我国油菜主产区有爆发的趋势,我国油菜产业的安全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培育抗根肿病的品种被认为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根肿病的措施,因此,利用本实
体细胞胚发生是植物离体培养再生植株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这种途径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完整植株。柑橘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利用柑橘胚性愈伤组织可有效地保存其种质资源,但是部分品种在培养过程中其体细胞胚发生能力会逐渐降低甚至消失,给植物组织培养、离体保存和生物技术遗传改良造成严重障碍,保持并恢复愈伤组织的体细胞胚发生能力已经成为推进柑橘种质改良的重要举措。CsHB1是从具有较强体细
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大量的饮酒导致的一种进行性肝脏损伤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已成为世界性的疾病。已有研究表明,蜂花粉中丰富的酚类物质,能一定程度上干预和治疗肝损伤疾病。本课题以五味子、油菜和水飞蓟蜂花粉为材料,首先采用乙醇超声辅助提取、大孔树脂富集,分离得到各蜂花粉中的不同组成的酚类物质,通过多种体外抗氧化模型评估比较粗提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开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并受到一系列内外因素的调控。某些植物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才能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阶段生长从而开花的现象,称之为春化作用。其分子机制为持续低温处理可以降低或者沉默开花抑制因子的表达,从而解除了对开花的抑制作用。FLC(FLOWERING LOCUS C)是决定拟南芥开花时间的关键基因之一,编码一种重要的开花抑制因子,抑制下游“成花素”基因FT(F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基础遗传研究模式作物之一,且社会需求量仍处于持续增加的状态。玉米穗型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产量,而穗形态建成受到顶端花序分生组织发育的深度调控。因此,研究穗发育的遗传及分子调控一直是玉米分子育种的重要基础。前人研究报道一个TGA类bZIP转录因子FEA4(FASCIATED EAR4)在调节玉米茎尖分生组织和花序分生组织生长发育中起关键作用。引起我们关注的是,FEA4在茎尖
DN98×Q4是华中农业大学选育的新品种,它具有高产、抗病性好、抗倒伏、适应性强等优势,在2017年湖北省区试生产试验中以12600 kg/hm~2的产量排名第一,已经具有大品种的雏形。然而,它的收获期含水量偏高、株高穗位偏高、生育期偏晚且不适合机收。为了克服这些不足,本试验从国内外精心挑选了13份具有早熟、脱水快、株高穗位偏低等特点的NSS系作为供体来改良玉米品种DN98×Q4,来筛选出产量高、
华玉11是西南地区海拔600米以上的主推品种,具有多抗、高产、稳产等优点,社会经济效益较高。但是存在适应区域有限、收获期含水量偏高、株高穗位偏高、抽雄吐丝偏迟、苗期抗倒性差等问题。针对华玉11目前存在的问题,筛选出11份在国内外表现突出的优良自交系对改良华玉11育种潜力进行评估。本研究采用嵌套和裂区试验设计,2016年秋季在武汉利用11份国内外优良自交系分别与华玉11亲本自交系Q736和Q1杂交组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具有较强的聚氟能力,而叶片是茶树氟富集的主要器官。茶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叶中的水溶性氟能溶解于茶汤被人体吸收,因此,饮茶成为人们摄取氟的一种方式,饮茶健康备受关注。前期研究显示,细胞壁是茶叶聚氟的重要部位,为了揭示细胞壁多糖组分在茶树氟富集中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通过不同浓度氟处理茶树幼苗,进一步分析茶树叶片细胞壁组成与氟累积的关
1-脱氧野尻霉素(简称DNJ)是一种多羟基哌啶类生物碱,具有强效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是一种潜在的医治糖尿病的药物。DNJ来源广泛,因微生物生长繁殖快,易于培养,且容易通过菌种改良,发酵工艺优化等方法来提高产量,微生物合成DNJ得到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但目前微生物合成DNJ的产量仍相对较低,限制了应用。本研究以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HZ-12为出发菌株,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