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IgA肾病,又称Berger病,是由Berger和Hinglais于1968年提出的一种肾小球疾病,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为主的一组病理诊断疾病,可分为原发病及继发性IgA肾病。原发病IgA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在亚太地区发病率明显较高,在日本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活检的40%~50%,在我国约占25%~30%。该病各个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原发性IgA肾病的病因尚未明确。继发性IgA肾病的原发病包括过敏性紫癜、病毒性肝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型结缔组织病、多动脉炎、银屑病、肿瘤等一系列疾病。该病临床表现多以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最多见,还可表现为单纯性蛋白尿、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等多种形式,多数起病隐匿,病情轻重差异大。IgA肾病诊断有赖于肾组织病理诊断,病理表现为肾小球以IgA为主沉积所致的肾小球结构改变,可伴有肾间质、肾血管病变。本研究根据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经肾穿刺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的患者230例进行资料整理,对其临床症状、临床化验指标与牛津病理分型各项指标积分进行分析,旨在通过患者的临床化验指标判断患者临床与病理病情进展相关性,旨在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化验治疗判断患者肾脏的病理改变,用以指导调整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对象方法: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肾活检病理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的的病例,其中230例符合标准入选研究对象,查阅所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按不同条件入组分析。结果:1.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山东大学齐鲁医院IgA肾病的发病率为约21.5%,男女比例1.8:1,平均年龄34.9±11.331岁,平均体重71.24±14.192kg,平均病程18.17±34.672月;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其中在18~40岁男性最多。临床表现以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多见,肾病综合征患者男女发病率无差异,血尿患者女性发病率高,高血压患者男性发病率高,高血压、肾功能不全患者随着年龄增加其构成比增加。临床化验指标示单纯蛋白尿和血尿合并蛋白尿者最多见,蛋白尿中以中重度蛋白尿多见,男女发并无差异;存在肉眼血尿的人占到血尿患者的16.3%。2.研究对象病理资料分析结果:光镜病理改变:病理表现多样,其中研究显示肾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球节段硬化和/或粘连、间质炎细胞浸润这三种病理改变多见(>60%)。免疫荧光病理:免疫组化以免疫复合物IgA沉积以系膜区呈颗粒样最多见。3.研究对象临床表现、化验指标与病理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M与GFR、24小时尿蛋白呈明显相关(P<0.05);E与GFR、收缩压呈明显相关(P<0.05);S与Cho、GFR呈显著性相关(P<0.01);T与SCr、GFR、收缩压、UA均呈显著性相关(P<0.01)。免疫复合物IgA沉积部位与24h尿蛋白呈相关性。结论:IgA牛津病理分型的4项病理指标:系膜细胞增生M、内皮细胞增生E、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粘连S、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与IgA肾病研究人群的临床指标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是影响IgA肾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对象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