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觉人教授中医辩证分型治疗肺性脑病经验探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tao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张觉人教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肺性脑病的经验。意义为肺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传统中医的临床研究方法。张觉人教授是湖北省知名中医。现任武汉市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兼任湖北中医药大学内科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擅长治疗脑病、老年病等内科疑难杂症,尤其对中医脑病的研究有着独到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余有幸受张教授教导,跟师学习,收获颇丰,现择其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肺性脑病经验介绍如下。脑为“清阳之府”。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故凡六淫外袭,或内生之邪,均可上犯巅顶,阻抑清阳,蒙蔽清窍,瘀阻经络,导致气血逆乱而出现头痛、眩晕、癫狂、痴呆、中风、昏迷等病症。肺性脑病多由肺脏疾患日久迁延失治,正气受损,痰热瘀潴留,正虚则卫外不固,外感六淫或内伤之邪上泛,致清窍被蒙,元神失用,神明失主,而发为神昏等诸症。根据本病临症特点,分为五型论治:1.痰湿阻肺、蒙蔽清窍证,症见神志恍惚,表情淡漠,谵语,嗜睡,神昏,喘促气短,喉间痰鸣,痰多稀白或粘稠,咳痰不爽,舌暗,苔白腻,脉滑或滑数。治以燥湿化浊,涤痰通窍,代表方:涤痰汤加减。2.痰热蕴肺、腑实阻窍证,症见神昏,谵语,烦躁,甚则狂躁,身热面赤,咳逆胸闷,喘息气粗,喉中痰鸣,痰黄粘稠,口渴欲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肺化痰、泻下通窍,代表方:桑白皮汤合小承气汤加减。3.肝阳化风、上扰清窍证,症见谵语,烦躁,神昏,头目眩晕,目胀耳鸣,四肢颤抖,手足麻木,胸闷不舒,喉间痰鸣,咳喘痰黄,舌暗红,苔黄,脉弦。治以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代表方:镇肝熄风汤加减。4.痰瘀互结、窍阻络瘀证,症见神志恍惚,嗜睡,谵语,神昏,面唇青紫,喘促,大便干,舌质紫黯,苔腻,脉滑或弦涩。治以涤痰通窍、化瘀通络,代表方:涤痰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5.肺肾气衰、元阳欲绝证,症见神疲欲寐,甚或神昏,面唇青紫,四肢逆冷,喘促咳逆,呼吸微弱,或呼吸不规则,或叹气样呼吸,痰涎壅盛,心悸,冷汗淋漓,肢面浮肿,舌淡紫,脉微欲绝。治以补肺纳肾、扶阳固脱,代表方: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祖国医学有目、鼻、耳、口、前后二阴“九窍”之说,脑窍当指“九窍”中除前后二阴外的“七窍”。然除“九窍”外,还有心窍,其中脑窍和心窍为最重要者。邪阻于窍为中医独有的理论,邪气壅塞脑窍与邪气闭阻心窍不可混淆,二者治法迥然有别,前者治用通窍法,后者用开窍法,通与塞和,开与闭对。邪闭心窍,当开窍醒神,宜首选祖国医学“三宝”之一安宫牛黄丸
其他文献
在当今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生活中的自动化程度日益加大,人们一直渴望制造一种能像人一样的机器,以便将人从繁重的、枯燥的活动中解脱出来。虽然现在机器人的本领还十分
大跨度钢结构转换桁架作为一种新颖独特的转换结构形式,由于具有受力合理、抗震性能好、刚度大、重量轻、施工速度快、能够满足下部大空间要求、用料经济、构造简单及绿色环
长久以来,陈设设计在室内空间中展示出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家居陈设行业在历经了二十多年的大规模引进,接纳,融合,实践之后,营造出范畴广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直肠癌行卡培他滨化疗同步放射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60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单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加强和规范党务公开工作,发展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使广大党员更好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动员组织
报纸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浓度变化及其相关因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已经成为了当今能源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但太阳能的时间与空间上的间歇性特点造成了能源供应和需求上的不匹配性矛盾,而储热系统可以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和连续
在我国资金流动中,以银行发放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占据主体地位,而在我国银行体系中,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所占份额非常大,城市商业银行作为银行体系的第三梯队,
研究目的:本文以某医院为例,通过对医疗数量指标、效率质量指标、诊断质量指标、治疗质量指标的纵向动态分析,可以反映医院各项指标不同年份前后的变化情况和趋势。通过医疗指
资格刑与生命刑、自由刑、财产刑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刑罚体系,但是资格刑在我国的受重视程度远不及其他三种刑罚,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资格刑在理论和实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