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已经成为了当今能源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但太阳能的时间与空间上的间歇性特点造成了能源供应和需求上的不匹配性矛盾,而储热系统可以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因此,太阳能储热技术及储热材料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制备一种相变温度在700℃左右并具有较高的储热能力的三元硫酸盐。使用二元相图法和三元相图法去制备熔盐,综合选择性能最优的熔盐研究其在760℃下对304不锈钢和310S不锈钢的相容性。利用应用TG-DSC联用热分析仪(TG-DSC)、电子扫描探针(EPMA)、X射线衍射仪(XRD)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三元硫酸盐的熔点、相变潜热、热稳定性、比热容以及腐蚀性能。通过DSC-TG测试二元相图法和三元相图法制备的复合熔盐的熔点、相变潜热和热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在二元相图法中当硫酸锂添加量较高和较低时都无法形成单一的共晶盐,硫酸镁的含量较低时也无法形成良好的共晶盐。与硫酸锂相比,硫酸镁作为添加剂时能够与二元基盐形成共晶,并且在二元盐的基础上相变潜热有所提高。而三元相图法所制备均能形成共晶,并且对比二元相图法制备的熔盐具有更大的相变潜热,其中共晶点熔盐具有最大的相变潜热,为121.9J/g,由熔盐的质量变化曲线可知熔盐在900℃以下基本没有质量变化,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通过对熔盐的密度和比热容物性研究,计算出熔盐的单位质量储热量和单位体积储热量,计算结果表明:无论是单位质量的总储热量还是单位体积的总储热量,利用三元相图法制备的1a(50.5%Na2SO4-6.5%K2SO4-43%MgSO4)熔盐都具有最好的性能,其单位体积总储热量为1016.4J/cm3。采用静态腐蚀实验法研究了储热硫酸熔盐在高温(760℃)熔融态时分别于304和310S这两种不锈钢的相容性。采用宏观形貌分析和截面微观形貌分析,发现不锈钢表面都产生了明显的腐蚀氧化层。利用XRD和EPMA对不锈钢表面的腐蚀产物进行分析,发现腐蚀产物中主要是铁与铬的氧化物,基体元素主要以氧化物的形式流失到熔盐中。腐蚀实验的结果表明,复合熔盐在760℃高温熔融状态下对不锈钢的腐蚀机理,可能是铁与硫酸熔盐中的O2反应形成Fe2O3,生成的氧化铁又在与熔盐的反应和热应力的作用下脱落,无法保护基体,使得腐蚀速率增加,又铬与熔盐中的O2-反应形成Cr2O3并在不锈钢表面充当屏障以防止腐蚀性物质的向内部基体扩散,使得腐蚀速率增长变缓,但310S中Cr2O3膜的保护作用更明显,故310S不锈钢在熔融硫酸盐中的腐蚀速率低于304不锈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