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蜈支洲岛热带海洋牧场食物网研究及关键种分析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riamirr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亚蜈支洲岛热带海洋牧场在针对珊瑚礁修复工作、热带海洋牧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珊瑚礁和海洋牧场区域的营养结构、能量流动等仍需要长期的监测评估。受热带海洋季风性气候,蜈支洲岛海域环境呈现出季节性变化。本论文研究了三亚蜈支洲岛珊瑚礁及其毗邻海洋牧场的食物网结构与功能,分析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蜈支洲岛热带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使用碳氮稳定同位素及混合模型,评估了主要有机物质来源、珊瑚礁生物群落及同位素值的季节变化的原因,揭示其生态系统功能。应用Ecopath with Ecosim 6.5(Ew E)软件构建了包括39个功能组的三亚蜈支洲岛海洋牧场(包括珊瑚礁区)生态系统模型,综合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能量流动和系统成熟度、稳定性等,旨在为蜈支洲岛珊瑚礁生态修复及渔业资源科学管理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珊瑚礁区生物群落季节性变化显著。本研究中在三亚蜈支洲岛珊瑚礁区共收集生物83种类。经NMDS和聚类分析珊瑚礁生物群落按照季节被分为四组。其中,秋冬季节的平均差异最大为82.38,冬季和春季差异最小为54.70。2.不同聚类组的主要有机质来源不同。三亚蜈支洲岛珊瑚礁区有机质来源的δ13C、δ15N值范围分别是为-25.54‰(POM,春季)~-10.03‰(包式团扇藻,夏季),平均值-19.88±3.43‰;3.60‰(POM,春季)~9.66‰(POM,夏季),平均值6.91±1.38‰。有机质来源的δ13C平均值为-21.15±2.17‰(远洋)和-14.40±2.29‰(底栖);δ15N平均值为7.12±1.42‰(远洋)和6.02±0.69‰(底栖)。珊瑚礁区域整体消费者的δ13C值范围分别是-20.28‰(风信子鹿角珊瑚,春季)~-11.40‰(红腹海参,夏季),δ13C值范围较大,位于整个有机质来源的范围内;δ15N值范围分别是4.74‰(风信子鹿角珊瑚,夏季)~14.80‰(细纹鲾,秋季)。基于δ13C、δ15N值聚类分析珊瑚礁区不同季节的生物类群均被分为四类。3.三亚蜈支洲岛珊瑚礁区食物网营养结构及营养级无季节性变化。三亚蜈支洲岛珊瑚礁区各个功能组的营养结构指标(NR、CR、TA、CD、MNND、SDNND和SEAc)的平均值在四个季节之间基本一致且均无显著性差异(Studentt-test,各个指标均P>0.4)。基于R语言中的SIBER模型计算了不同季节生物群落之间的标准椭圆(SEAc)的重叠面积百分比。结果显示,四个季节之间消费者群落生态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叠现象(范围为46.91%%~73.34%),冬春季节的生态重叠百分比最高(73.34%),秋冬季节的生态位重叠百分比最低(46.91%)。蜈支洲岛珊瑚礁区四季节之间具有相似的食物链长度。4.底栖有机质来源组成是珊瑚礁区的重要食源。珊瑚礁区的四个聚类组别中,第一组与第三组的远洋有机质来源的平均值(分别是51.16%、67.15%)高于底栖来源而第三四功能组是底栖来源高(分别是87.16%、53.12%)。本研究中,底栖有机质来源的贡献率平均值(底栖微藻、大型海藻等,55.49%)高于远洋有机质来源(SOM、POM、浮游生物等,44.51%),表明三亚蜈支洲岛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底栖微藻和大型海藻是重要的潜在食源。5.蜈支洲岛海洋牧场区域主要以牧食食物链为主且转化效率相对较高。基于Ecopath模型三亚蜈支洲岛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的P指数为0.42,显示该模型具一定的可信度。所有功能组生态营养转换效率值均小于1,营养级集中在1~4.08。三亚蜈支洲岛海洋牧场生态系统食物网内营养流动主要通过牧食食物链(52%)途径实现。营养级Ⅰ流入到营养级Ⅱ的物质流动总量为3611.00t·km-2·a-1;从营养级Ⅱ到营养级Ⅴ的总体能流量随其营养级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分别为873.30t·km-2·a-1、115.80t·km-2·a-1、16.31t·km-2·a-1。营养级Ⅰ的能流在系统总能流中所占比例最高,为60.81%,流向第Ⅱ~Ⅴ营养级的能量分别占系统总流量的35.21%、3.45%、0.46%、0.06%。各营养级的总流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渐降低,遵循了生态学能量金字塔规律。总体上,碎屑所占总能流比为42%,来自初级生产者与碎屑的转化效率比例为0.96(11.79%、12.25%),蜈支洲岛海洋牧场生态系统总转化效率为12.07%,高于林德曼的“十分之一定律”。6.三亚蜈支洲岛海洋牧场生态系统成熟度、稳定性较低。三亚蜈支洲岛海洋牧场生态系统总流量为25760.72t·km-2·a-1,总输出量为0.563t·km-2·a-1(未包含碎屑输出量),流向碎屑的量(10729.70t·km-2·a-1)与系统总流量比最大,为0.42,其次是总消耗量(10086.35t·km-2,0.39),总呼吸量(4944.10t·km-2·a-1)与系统总流量比为0.19。研究表明目前蜈支洲岛能流主要进入碎屑而未能充分利用,物质再循环是三亚蜈支洲岛海洋牧场生态系统能量利用的主要方式。目前,蜈支洲岛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的生产量大于呼吸量,处于初级阶段且该生态系统的成熟度低、稳定性差,易受外界扰动的影响。7.横带九棘鲈为三亚蜈支洲岛海域关键种群。基于Ew E模型分析发现珊瑚关键指数较低但相对总影响较高(0.76),SIBER模型也发现珊瑚为关键种群,珊瑚与其他生物功能组之间的直接营养关系不密切是导致其关键指数值较低的重要原因。承载力与现有生物量相差最大的是海胆功能组,其承载力是其现有生物量的22.57倍,承载力可达34.30t/km~2/a。系统中红腹海参等棘皮动物的EE值较低,这类生物的存在会消耗大量的初级生产,但不能有效传递给高营养级生物,使系统内物质能量大量滞留,不利于系统的健康,今后可适当增加采捕,优化系统营养结构。
其他文献
荫生植物园是一类展示荫生植物生境及景观的植物专类园,承担着保护植物多样性与科普展示的重要功能。为加深对南宁市人民公园荫生植物园内植物资源及其景观现状的了解,在前人调查的基础上,对南宁市人民公园荫生植物园内的植物种类进行深入调查,并对其植物景观营建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宁市人民公园荫生植物园内共有维管植物70科152属212种;其中,荫性植物及乡土植物分别占植物总种数的15.57%和36.79%
渔业政策和气候变化是影响近海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生态系统在二者作用下的演变,能为近海生态系统的管理和种群资源的恢复提供理论支持。东海是中国重要的近海捕捞场所,承担了近40%的捕捞份额。东海水深较浅,又受到台湾暖流和长江冲淡水等水系的影响,初级生产力高,生物资源丰富,拥有许多的优质渔场,如舟山渔场,闽东渔场等,是众多渔业资源的产卵场,育幼场和索饵场。然而在捕捞及环境变化等多因素的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A.5.1.3在2022年8月1日三亚市发现,该毒株传播能力更强,短期内在三亚引起疫情大流行。三亚市中心医院是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通过对72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进行中医症状及舌脉采集,统计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中医症状及舌脉特征,分析不同阶段病机变化规律,结果可见三亚市新冠肺炎与中医“疫病”之“湿温病”吻合,其病机为“疫毒挟湿致病”,在疫情救治中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等基本理念。“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五个维度中的重要一维,是基于化学学科特质,契合化学学科自身特点,反映化学学科思维方式和化学学科思想,属于化学科学认识的重要范畴。因此,了解高中化学教学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有效提升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
<正>一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达到的两座高峰,这是文学史的常识。但唐诗和宋诗相比如何呢?元明清以来,似乎“崇唐贬宋”,认为宋诗的美学价值远远无法和唐诗相提并论的议论占了主流。鲁迅说:“我以为一切好诗,都已经被唐诗写完了。”言下之意,诗歌留给宋人挥洒的余地已经很有限了。倒是钱锺书持论较为中肯,
期刊
为深入把握自然教育发展现状,通过文献分析、案例研究、实地调研等方法,剖析深圳市仙湖植物园“南门—天上人间”自然教育项目开发及实施流程,自然教育项目存在教育形式单一、专业人才缺乏的现象,需加强研究和健全机制以丰富自然教育形式和壮大专业人才队伍,进一步推动自然教育项目健康可持续发展。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极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构成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医主要依靠治疗原发病来延缓疾病进展,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研究表明与足细胞损伤、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密切相关。动物实验可重复性高、可操作性强,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中药成分确有疗效,就近十多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
唐宋时期是我国政治与经济高度发达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相对安定的背景和较为繁荣的社会环境,使得茶叶贸易拥有了发育的温床,茶文化在这一时期进行了快速的发展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饮茶之风的盛行加之不同时期的饮茶习惯的差异变相地推动了饮茶器具更新换代与发展。而唐诗宋词的繁荣与传播,文人墨客对其推崇备至,使得茶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底蕴。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既往研究认为DKD始发因素为肾小球损伤,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肾小管损伤在DKD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肾小管及其间质为治疗靶点,已成为治疗DKD的新思路。中医药在DKD肾小管损伤的治疗上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多环节、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的优势。在临床实践方面,各医家结合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论治,针对气阴两虚、脾肾阳虚、
目的 观察补肾益肝活血汤治疗肝肾阴虚兼血瘀证糖尿病肾病(DKD)Ⅲ期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肾小管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肝肾阴虚兼血瘀证DKDⅢ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补肾益肝活血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