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移植的快速植入取决于输入到病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即CD34+ 细 胞的数量和质量,而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耗时并且昂贵, 因此单位时间内采集到尽可能多 的CD34+ 细胞是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和本研究的努力方向。 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研究提高造 血干细胞采集的效率:(1)和细胞因子单用的动员方案不同, 化疗合并细胞因子的方案虽 能显著增加外周血CD34+ 细胞的数量, 但动员期间外周血CD34+ 细胞数量在不同的时间变 化很大, 难以确定其高峰采集时间, 因此本研究利用外周血CD34+ 细胞的浓度预测采集并 分析可能影响预测的因素; (2)常规标准血容量采集耗时费资不方便, 而大血流量采集 (LVL)却能在单次采集中处理更多血容量和得到更多的CD34+ 细胞。本文对于LVL的研究旨 在探讨其不同血流量下的采集效率、 采集的安全性和探讨采集过程中CD34+细胞从骨髓中释 放的动力学。方法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是通过一种连续流式血细胞分离仪对白细胞的采集而完成的。 63+14个病 人接受了化疗+G-CSF的动员方案,17个病人和7个异体PBSC的供者接受了G-CSF单用的动员方 案; 检测了216次采集的外周血WBC和CD34+ 细胞及采集产物的细胞成分; 21例MM或 AML患 者接受了采集中取样的LVL相关研究; 用等级相关和线形回归分析法分析了外周血WBC和CD3 4+ 细胞与采集产物WBC和CD34+ 细胞间的关系,对于LVL的数据,不同因素下采集效率的差异的检测应用了回归的模式, 避免了来自病人的影响 , 进行了单变量和多变量的检测。 <WP=5>结果外周血CD34+ 细胞的中间值是12.26 x 106/l, 采集产物CD34+ 细胞的中间值是1.31 x 106 /kg; 外周血CD34+ 细胞/l与采集所得 CD34+ 细胞 x 106/kg 间的相关系数 (() 是 0.87 (n=216 次采集), 这样的相关关系存在于不同的病人和采集,但是无论外周血CD34+ 细胞 水平的高低, AML病人较BCA 或NHL病人或异体供者其采集所得CD34+ 细胞的数目都低; 从 外周血CD34+ 细胞低于10 x 106/l 的病人采集所得的CD34+ 细胞的中间值为 0.75 x 106 / kg; 当外周血WBC数低于5.0 x 109/l, 外周血CD34+细胞的中间水平为5.6 x 106/l (范围 ,1.0-15.5 x 106/l), 外周血WBC数和采集所得CD34+ 细胞数间的相关关系很差 ((=0.12, n=158 次采集)。 在大血流量(LVL)采集过程中, 外周血的细胞数表现为逐渐下降; 采集结束后外周血血 小板的水平较启始时的水平下降了47.5±12.9%, 有4例病人采集后血小板低于20 x 109/L (14-19 x 109/L), 但无临床出血征象, 采集后血小板数与采集启始时血小板数的相关 系数为0.94(n=21); 采集结束后外周血CD34+ 细胞较起始时水平平均下降了42.3±22.0% , 通过LVL采集所得的CD34+ 细胞数量平均超过了采集起始时外周血中的3.0±1.1倍,随着 所处理血容量的增加, 达到目标采集的可能性增加; CD34+ 细胞的采集效率平均为92.6± 47.1%, CD34+细胞、 单核细胞和血小板的采集效率在不同时间保持一致, 血液流入速率 不同, CD34+ 细胞与其它各细胞成分的采集效率无显著差异; 经过无论是利用单因素还是 多因素分析显示, 诊断、 动员方案和全血流速都不影响CD34+ 细胞的采集效率; 计算得C D34+ 细胞在采集时的平均释放为3.71 x 106/分 (范围, 0.36-13.7 x 106/分)。 <WP=6>结论(1) 外周血 CD34+ 细胞水平而不是WBC可以作为预测因子来预测PBSC采集的起起始时间和采 集产量; 这是一个很强的相关关系, 除了AML这一诊断外它不受其他多种病人和采集因素 的影响; 接受化疗+G-CSF动员的病人应在外周血WBC水平高于1.0-5.0 x 109/l时对其外周 血CD34+细胞水平进行监测, 以帮助确定采集起始时间。 (2) 利用LVL采集PBSC可以得到比采集启始时外周血更多的CD34+ 细胞, 这些增多的细胞来 自骨髓的释放, 其释放速率与采集启始时外周血的CD34+ 细胞浓度相关; 增加血流速率可 以缩短由于LVL所致的时间延长并能保证相应的采集效率; 采集前应注意外周血血小板和CD 34+ 细胞水平以避免出血和PBSC耗竭的危险; CD34+ 细胞和MNC的采集效率相对恒定, 不 受诊断、 动员方案和血液流入速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