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视域下花山壮拳文化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gu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山壮拳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城中镇代代相传的传统武术,它以岩画的形式被描绘于左江两岸,是壮族文化的活化石。花山壮拳在动态传承过程中,其开展的场域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地域性空间,更是一个具备文化性、时空性的典型文化空间。随着花山岩画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花山壮拳也乘势申报更高级别的非遗名录,但是由于花山壮拳于申遗前后的规划、管理和开发不尽合理等原因,导致花山壮拳文化空间不断被破坏。在解决类似的问题上,民俗学家徐赣丽等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发现“空间生产理论”可以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各实践主体的权利制衡提供新的研究视角,进而有效保护其文化空间。基于此,该研究从申遗视角,以申遗视域下花山壮拳文化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生产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逻辑分析法,从文化空间的研究角度,对花山壮拳文化空间的发展历程、分布要素、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研究,分析其当前所处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策略。结论如下:1.运用空间生产理论分析发现,花山壮拳文化空间有“人”、“活动”、“场所”三个要素构成,申遗在促进花山壮拳文化空间的再生产、深化花山群众的文化认同心理的同时,也造成花山壮拳原生环境遭到破坏且导致其原真性保护与开发失衡。2.分析申遗前后花山壮拳“人”、“活动”、“场所”三个方面的发展历程,发现“人”的空间发展历程经历了文化精英致力开拓、社会大众不断融入两个阶段,“活动”的空间发展历程经历了公益活动拓展、申遗活动丰富两个阶段,“场所”的空间发展发展历程经历了新媒体介入打破花山壮拳传播的地理空间和舞台艺术精品重塑花山壮拳精神文化空间两个阶段。3.通过对申遗前后花山壮拳文化空间的各要素探索,发现“人”的空间要素由传承人、精神信仰组成,“活动”的空间要素由表演活动、演练形式组成,“场所”的空间要素由制度准则、练习地点组成。4.通过申遗前后花山壮拳文化空间分布特征的对比分析,发现“人”的空间具有开放性和艺术性分布特征,“活动”的空间具有民主性和独特性分布特征,“场所”的空间具有发展性和包容性分布特征。5.运用空间生产中“空间的实践”、“空间的表征”、“表征的空间”三元一体理论对申遗前后花山壮拳文化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空间的实践”有权利、资本和利益的影响因素,“空间的表征”有商业赛事运作、培训基地及场馆建立、规划花山文化示范旅游胜地的影响因素,“表征的空间”有文化符号构建的影响因素。6.通过对申遗前后花山壮拳文化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花山壮拳文化空间发展过程中存在政府部门疏于管理且未做出合理空间规划、经费欠缺且资金扶持机制不尽合理、过分逐利导致原真性与完整性保护失衡、文化资源开发众多但缺乏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构建、基础理论研究工作不足等问题。7.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借鉴空间生产理论提出以下建议:(1)政府部门应加强管理并做好合理空间规划;(2)合理分配扶持资金,多方融资;(3)合理开发并注重原真性与完整性保护;(4)发挥本位优势着力构建地方特色文化品牌;(5)大力推进并完善理论基础研究。综上研究,笔者在前人对于体育非遗文化空间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础上发现文化空间还具有艺术性、开放性等新的特征,在影响因素上发现文化空间分布特征主要有权利、资本、利益等因素共同制约,而非某一单方面因素克制。在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的创新下,本研究可以弥补体育非遗文化空间保护方面的不足,促进体育非遗的更好传承与保护,为后续空间传承研究方面的学者提供理论借鉴。
其他文献
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增设以来,关于这一罪名的讨论就从未停止,研究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应首先立足于其立法背景与价值,在网络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犯罪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最主要表现为从网络作为犯罪对象、犯罪工具直到作为犯罪空间,网络犯罪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针对网络犯罪的帮助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也逐步增强。由于网络的介入不能将这种帮助行为当作传统的共同犯罪中的帮助行为,将其作为独立罪名规定在刑法
学位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柬埔寨积极响应,两国的交流合作日益增加,特别是人文教育合作上。来桂柬埔寨留学生人数呈快速增长趋势,留学规模不断扩大。现今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就业形势愈发复杂,来桂柬埔寨毕业留学生的就业现状及影响其就业选择因素成为一项重要议题。本文选取来桂柬埔寨留学生作为研究主体,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留学生的就业现状,再运用双向推拉理论分析影响留学生就业选择因素。对
学位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新时代掘析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论述,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新时代面临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厘清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论述理论渊源的基础上,把握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论述的基本原则,遵循科学理论原则,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从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
学位
由于新导则《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20)的实施,各个生产企业都面临重新编制或修订本企业应急预案的工作。主要通过对比的方法分析了新旧标准的变化,并结合油田服务企业的实际生产特点,研究了新标准在油田服务类企业应急预案编制中的具体应用。
期刊
广西在响应文学助力“美丽广西”建设、打造“美丽广西·南方”文学品牌、关注当下文学创作地域文化特点时,促使文艺界对壮族作家陆地小说中呈现的地域文化传播赋予了新认识。受广西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影响,陆地小说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构建了地域文化符号,凝聚并凸显了广西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主要特点,成为小说中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民族人物形象,展现民族精神的辅助因素,具有突破“文学政治化”,实现主流意识与地
学位
微课作为一种使用方便、形象生动、短小精炼和情境逼真的教学资源,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微课教学在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推动下,以其新颖的教学形式,进入了传统课堂教学。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适时地应用微课教学则可将抽象难懂的知识,通过直观的图片或生动的画面展示给学生,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习效果,还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习得终身受益的能力。本研究通过明
学位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本,作为第一次系统性阐述唯物史观的经典著作,蕴含着马克思恩格斯丰富的共同体思想。本文使用文本质性分析与词频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主客观相结合的角度对《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体思想进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写作《形态》时,社会生产力在资本主义生产制度下得到了巨大发展,但同时面临着在资产阶级压迫下的无产阶级的逐渐壮
学位
本文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316L不锈钢表面沉积制备Zr N涂层与Zr N/Cu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与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涂层的微观结构与物相组成,使用纳米压痕仪、纳米划痕仪分析涂层的力学性能,采用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涂层分别在大气环境、人工汗液中的耐摩擦磨损能力,使用电化学测试系统测试涂层的耐腐蚀性能,采用平板涂布法检验涂层对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
学位
国际行为体的多重身份问题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关系主义身份理论突破了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物化结构观,重构了身份概念,强调关系网络对身份生产的意义。关系网络的演变会导致行为体出现身份演化现象从而使行为体具有多重身份。当行为体面临多重身份角色冲突时,行为体在关系进程中的情感体验和预期收益是决定行为体选择角色调适策略的核心变量。东盟在一体化进程中也面临着多重身份角色危机。冷战时期,东盟各成员国
学位
桂平市壮族舞春牛是一项优秀的民俗体育活动,是壮族人民在生产劳作中创造出来的灿烂文化,但面临着失传的风险。查询与舞春牛有关的文献记载,可谓是“凤毛麟角”。通过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解析壮族舞春牛的起源与发展、文化生态环境、文化特性与功能价值等,找出制约舞春牛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的因素,探讨舞春牛的保护与传承创新,为壮族舞春牛的保护与传承尽绵薄之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