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司经营绩效与股权激励一直是企业管理的研究热点问题。在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股权激励已有50多年的历史,它早已被实践证明是较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代表了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趋势。然而在中国,由于种种原因,对公司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的路径仍处于探索阶段。2005年下半年开始,我国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股改解决了困扰中国股市的制度性缺陷—全流通问题,使中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制度基础逐渐成熟,使得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股票期权激励成为可能。可是,由于我国的法律体制、制度背景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等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我们在借鉴他们的经验对经营者进行长期激励时,能否达到预想的激励经营者努力工作、提高公司业绩的效果,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现实问题。因此,本文将以高技术产业-信息技术业为例,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为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规范公司治理结构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以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代表-信息技术业为研究对象,在对股权激励相关经济学理论的分析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文献整理和总结利用公开披露的上市公司数据,对所选择样本公司管理者的股权激励状况进行分析。文章选取分别反映公司对股东现阶段的回报能力与未来的发展能力的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两项指标,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探究股权激励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问的相关性,着重从公司绩效变化的角度考察高管股权激励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主营业务平均增长率(ROR)与股权激励持股比例之间的正相关性较强,净资产收益率(ROE)与股权激励持有比例之间的相关性较弱,且影响方向为正。我们将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各年度经营业绩的考核指标,而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考察的则是经营者任职一段时期内经营业绩的总体表现。相对于前者而言,后者更具有整体性和动态性。这两项实证结果的差异意味着,在我国目前的信息技术行业当中,经营者股权激励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刺激作用,在股权激励政策实施当年表现偏弱,而在实施后的未来一段时期内会显现较为显著的正向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