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税收作为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既能发挥财政职能,同时还能调节经济社会资源配置。因此,避税问题对国家和社会影响重大,不利于政府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破坏市场资源配置,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因此减少国家税收流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学者们针对影响企业税收规避行为的相关因素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希望找到针对性解决措施以抑制企业避税行为。企业之间相似或一致的会计信息为税务机关提供了有关企业实际应纳税额的重要参考,降低了税收征管时税务机关面临的信息不确定性,使得税务机关可以通过获取同行业其他企业的会计信息来更好的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从而减少对避税行为的稽查成本,同时增加其税收征管的效果。对于管理层而言,预见到与其它企业之间更为可比的信息增加了企业避税活动被揭发的概率,从而主动减少避税活动。本文本文参照De Franco等(2011)的模型对会计信息可比性进行度量,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预期效用理论,利用2007—2015年1575家上市公司6006个公司-年度样本数据,研究了会计信息可比性对企业税收规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升会计信息可比性有利于抑制企业的避税行为;在控制了前一期企业避税程度和公司固定效应并对主要变量进行滞后一期以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并进一步控制公司治理变量、更换会计信息可比性及企业避税程度的衡量指标之后,本文研究结论仍然稳健。进一步检验发现:(1)会计信息可比性对避税的抑制作用主要存在于信息环境不透明的企业中,因为可比性发挥作用的机制在于改善信息不对称,促进信息在不同企业之间传递。(2)当企业外部治理机制及内部控制较为薄弱时,管理层避税动机更强,此时会计信息可比性对企业避税行为的抑制作用更明显。(3)当企业CEO权力较小时,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提高有助于董事会更好地对CEO激进的避税行为进行监督,会计信息可比性对企业避税程度的抑制作用更明显。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税收征管部门具有一定启示意义,即在税务核查时更充分地运用可比的会计信息,提升企业避税成本,降低企业避税动机,从而提升税收征管质量及税务机关工作效率,减少政府税收流失。另一方面,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利于企业更好的理解会计信息及会计政策可能带来的避税后果,指导企业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促进企业价值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