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尺度传质过程的煤岩储层损害实验评价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b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层气因其清洁、资源量巨大,而被看作我国21世纪的重要接替能源之一。煤层气属自生自储式非常规天然气,主要以吸附态赋存于煤岩基块中,经历解吸、扩散、渗流三个环节产出。这三个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压裂液侵入后,对煤层气多尺度传质过程中解吸、扩散或渗流单一环节损害评价,远远不够,且各过程评价指标不同、物理意义不统一,无法体现工作液侵入对整个传质过程的影响。论文以沁水盆地太原组15号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压裂液对煤层气解吸、扩散、渗流单一传质过程的影响,设计了模拟煤层气产出的多尺度传质过程损害评价实验,并结合微观分析手段分析了压裂液影响煤层气传质过程的微观机理。评价了压裂液对煤层气解吸、扩散、渗流单一传质过程的损害。开展了活性水压裂液作用前后的解吸率、扩散系数、渗透率变化实验。活性水压裂液对煤岩储层的解吸率下降了10.23%,扩散系数减小了16.67%,低渗岩样的气、液相渗透率损害率分别为76.02%、35.84%,高渗岩样的气、液相渗透率损害率分别为70.73%、17.56%。设计了模拟煤层气产出的多尺度传质过程损害评价实验。该实验方法将煤层气产出看作解吸—扩散与渗流的串联过程,样品罐内的吸附气和原有的游离气一起作为气源,出口端恒为大气压,以模拟煤层气井定井底流压生产。通过对比活性水压裂液作用粉状岩样(柱塞岩样)前后的产出率,得到压裂液作用解吸—扩散(渗流)过程后对煤岩储层多尺度传质能力的损害程度。压裂液作用柱塞岩样后对渗透率的损害率为52.2%,而产出率下降27.1%。表明单一传质环节的煤岩储层损害评价有一定局限性。揭示了压裂液损害煤岩储层微孔机理。采用扫描电镜、氮气吸附、红外光谱、XPS分析等手段,对比分析活性水压裂液作用前后煤岩的孔隙结构和表面特征,显示活性水压裂液作用后,孔隙与裂隙堵塞,渗流有效通道半径减小;活性水压裂液处理产生了更多的微孔,比表面积增加,解吸能力减弱。孔隙壁面吸附活性水压裂液,亲水性增强:压裂液侵入介孔和宏孔内不易返排。这些导致了煤层传质能力的下降。
其他文献
北京师范大学作为首批招收免费师范生单位之一,投入到国家发改委项目“下一代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支持系统建设应用示范”建设中,开始全国范围内教师教育综合改革与创新平台的建
目的建立天麻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TLC法对当归、川芎、牛膝、杜仲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TLC法检出了当归、川芎、牛膝、杜仲特征斑点,天麻素进样量在0.05009~1.008μg范
青蒿素是从中药青篙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10-12],作为一种有效的抗疟药物已被长期并广泛用于临床,其药理及毒理作用亦被广泛研究。鉴于在治疗疟疾患者中观察
目的:(1)通过构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模型并给予不同浓度青蒿琥酯干预探究青蒿琥酯对软骨细胞分解代谢、炎症反应、凋亡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2)通过构建骨关节炎小鼠模型并给
结合并行处理及顺序(逆序)递推算法的思想,对有循环不带负弧的有向图中特别指定的2个节点之间的最短路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规划算法,且新算法在搜索结果上与狄克斯拉(Dijkstra)
二胡作为我国流传广泛、家喻户晓的中国民族拉弦乐器之首,从最初唐宋时期的“奚琴”、“嵇琴”、元代的“胡琴”再到明清时期传遍大江南北,经历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
随着超短脉冲激光技术的发展,飞秒科学(主要包括飞秒化学、飞秒物理、飞秒生物等)被广泛的研究。飞秒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光谱(Coherent Anti-Stokes Raman Spectroscopy,简称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现代园林建设的需求越来越大,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各地的园林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社会对园林
新场蓬莱镇组气藏是历年来老井挖潜的主要对象,老井挖潜基础资料非常丰富,在对历年挖潜工作清理总结基础上,通过对钻录井、测井解释、油气测试等静、动态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建
唐著作局制度的变迁,导致郎官创作心态发生变化。从积极方面来讲,追求"大手笔"的美誉是他们创作的主动心态。这与他们撰写碑志祝颂等文章的本职工作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