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让步义句式“即使/哪怕/就是A也B”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描写和解释相结合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邢福义先生的“小三角”理论为研究视角,对三者进行了考察和比较。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范围,归纳总结了“即使/哪怕/就是A也B”的研究现状,交代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语料来源。第二章从语表形式方面对三者进行了考察和比较。后接成分上,“即使”后面不能直接加体词性成分,“哪怕/就是”后面可以直接加体词性成分;“即使/哪怕”后面可以是“是”字句,“就是”后面不能是“是”字句;特殊语法功能上,“哪怕”有“V哪怕A也B”这一特殊用法,“即使”和“就是”没有。第三章从语里内容方面对三者进行了考察和比较,指出三者分句间的关系可以是逆向制约、顺向制约和非制约关系。当A和B是逆向制约关系时又可分为四类:A为直接原因、语义递进、特例和极端值。“哪怕A也B”倾向于表示在某种极端情况下结果不变;当A和B是顺向制约关系时,“即使/就是A也B”只表示目的义,“哪怕A也B”能表示目的义、条件结果义、建议结果义、假设结果义和致使义;当A和B是非制约关系时,三者可以表示选择关系和并列关系,在主语、表达形式等方面存在细微差异。第四章从语用价值方面对三者进行了考察和比较。篇章语义上,“哪怕A也B”和前项P的关系不能是重复前指类、对立补充类和语义递进类,“即使/就是A也B”和P的关系除这三类外,还有假设推论类、条件结果类、程度补充类和陈述解说类。焦点和重音上,三者的焦点都是对比焦点,AB是逆向制约关系:当A是直接原因/语义递进时,B项是焦点重音;A是特例/极端值,A项是焦点重音;AB是顺向制约关系:“即使/就是A也B”的焦点重音是A项;AB是非制约关系:“即使/就是A也B”的焦点重音是B项,“哪怕A也B”AB是选择关系,B项是焦点重音;AB是并列关系,A项是焦点重音。第五章为结语,归纳总结本文内容,并指出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