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朝享国二百余年,《辽史·百官志》载其属国达七十八个,能在建立如此庞大帝国的基础上巩固统治,其原因绝不仅仅在于辽朝(契丹)强悍的军事力量,还在于其建立了有效的控御四方的朝贡制度。秦汉时期,为了加强对边疆民族的统治,朝贡制度开始萌芽。及至隋唐,朝贡制度已基本成熟,辽朝在前代的基础上,将传统的羁縻统治形式转变为将属国、属部纳入行政建置的统辖形式,使得朝贡制度更加稳固,同时密切了对周边民族和政权的监控及管理,稳定了辽朝的边疆秩序。辽代朝贡制度的建构经历了契丹兴起之初力量薄弱的被动朝贡,到逐渐掌握朝贡的主动权,最终成为实力强大、四方来朝的宗主国这一漫长的过程。契丹建国后,为加强对新征服部族的管理,初步建立起朝贡制度,最终在圣宗时朝贡制度基本完备,成为辽朝重建东亚秩序的重要助力。契丹本“性无检束”,为周边政权所鄙夷。为使朝贡制度更好地发挥申明其统治合法性及正统性的作用,辽朝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完善朝贡礼仪,包括健全朝贡事务机构和朝贡仪物等。朝贡事务机构基本仿照唐宋官制,其中包括:主管机构、接待系统、礼宾系统、地方管理机构等,各机构相互配合,共同确保朝贡制度及朝贡礼仪的施行。契丹兴起于松漠,本不注重礼仪,但建国后,随着封建化的不断加深及对中原文化的不断吸收,对儒家文化及中原礼仪越来越重视。因此,辽朝仿照中原,对朝贡的服饰、辇辂、乐章等都进行了规范,以突出等级差别,显示辽朝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辽代的朝贡制度呈现蕃汉结合、重威辅恩、礼仪不完备等特点。终辽之世,朝贡制度对稳固辽朝的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利于辽朝在“正统”之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推动了中国古代对边疆治理体系的完备,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