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思想启示录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nan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二十世纪中国画的四次论争为主要研究对象。中国画在二十世纪经历了从“疑古”到“变古”到“怀古”的过程,相应地,“现代性”在每次中国画论争中都随着历史语境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含义,经历了对现代性的渴望,现代性的追求,现代性的焦虑,现代性的反思四个阶段,其间中西观念的冲突与融合,新旧中国画的并存与斗争,激进与保守的碰撞与制约,这种多元状态体现了中国画文化生态的较理想模式。中国画论争也正是从“现代性”的四个阶段变化层层递进来探求中国画发展的独立性,各种不同甚至是对立的思想文化观念共生互存形成“众声喧哗”的人文景观,是中国画风格转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研究中国画论争的基本前提是,走出论争阵营划分法的“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对峙立场,打破这种“部分和整体”的静止结构关系,摆脱论争研究中的文化保守主义,承认中国画的“纯粹性”等于中国画发展的静止这一事实。本文重点思考的问题是,中国画论争对中国画创作的意义,中国画革新的文化转型性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发生了哪些根本性的风格转型?本文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论述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画“改良之争”,由于论争中对主导古代中国哲学思想“气”的怀疑而开始了对科学写实的探索,徐悲鸿、岭南画派进行了在传统与现实之间的探询,林风眼在形式与情感之间进行的调和,都使中国画发生了从古典形态到现代形态的初步转换。陈师曾、金城等传统画家对文人画价值的再认识,开启了现代人守护传统的先河,这次论争使传统中国画发生了从气韵到实体的思想变革;第二章论述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画“改造之争”,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题材决定论曾制约了中国画的创作,但论争中产生的写生策略,使画家们发生了从临摹到写生的主动性造型意识的转变,此次论争使传统中国画从对艺术个性的追求转向对大众人生的关照,使古典中国画发生了从重写意到重图示的程式演变;第三章论述85美术新潮时期的中国画“末路之争”,这是中国画的传统从受限制到打破限制的过程,实验水墨的探索性实验实现了对中国画古典意境构成方式的突破,新文人画的文化策略体现了其古典精神的依归,对传统的反思进一步开拓了中国画边界,这次论争使中国画发生了从意境到观念的精神变化;第四章论述二十世纪末的中国画“笔墨之争”,这是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精神从消解到守护的一个自觉过程,论述了在多元化创作情境中出现的几种中国画创作倾向:艺术的纯化、视觉的冲击,观念的符号以及开放的媒材,这次论争使中国画实现了从精神到视觉的观念超越,最后在本文的结语部分探讨了中国画发展的多元化限度。本文通过对二十世纪四次中国画论争的梳理与分析,使之“串成”一条明晰的风格演变链条,从中找出论争后那些反复出现过的、带有普遍性的,制约过昨天也影响到今天和明天的创作观念。本文尊重中国画论争的史实,坚持论从史出,以论为主,把论争视为中国画创作的思想资源,从四次中国画论争切入中国画风格演变的问题,解读传统中国画的四次现代演化逻辑,深入探究论争后中国画创作中出现的创作观念以及相关画理,通过对论争的回顾为当代中国画的创作提供新的思考基础,并尝试与探寻更加契合近现代中国美术史论研究的视觉和方法。在行文过程中,对于以往学者在相关问题上的研究与结论,亦时有学理性的商榷和讨论。
其他文献
针对中国大学礼仪教育的实际情况,借鉴韩国礼仪教育的经验,应从如下几方面加强中国大学生的礼仪教育:礼仪教育基本是种养成教育,应该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礼仪教育要特别强调
迟子建并非一个纯粹的温情主义者,她在温情背后有对残酷现实的敏锐洞察和批判,她坚信"温情的力量就是批判的力量"。迟子建对现实阴暗面及现代文明机制中的种种弊端的批判,是
元代钧窑瓷器处在钧窑瓷器史的复苏发展阶段,这个时期的南北工艺得到最大程度的交流,使得钧瓷得到了品种和工艺的创新发展和延续,并见证了有关宋金元三个朝代的兴盛衰落,受时
小品文的风格比较自由活泼,以随意抒发感情为目的。它犹如那种且细且长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它又如小家碧玉一般,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
启动帮助如果使用跳线启动,请遵循厂商手册的说明。当启动发动机时,操作者必须在操作座椅上。跳线启动需由2人操作。不正确的跳线启动程序将导致电池爆炸或机器的移动。跳线
改革开放四十年,维达纸业速发展,追求卓越创品牌,开拓创新有战略,环保健康为理念,发扬光大行更远。
期刊
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物质条件优越,爷爷奶奶关爱备至,父母心疼不已。应该说,他们是生活在天堂里了。可是,长辈的溺爱、缺少玩伴、家长期望值的过高使幼儿出现了不
叛逆期的幼儿表现在喜欢说"不"、挑战规则以及用哭闹吸引老师和家长的注意力等方面,家长在提到孩子的叛逆期时大部分都表示很头疼,难以找到适当的方式去引导孩子。本文主要以
目的/背景: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The Migraine Disability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MIDAS)是1999年Stewart及Lipton等研制的用于评估偏头痛相关残疾程度及反映偏头痛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