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外来源气溶胶理化特征的研究对于理解城区大气气溶胶的组成、来源和污染成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理解昆明干季PM2.5的来源和发生极端污染天气可能的成因,本研究于2017年11月-2019年3月,分别对昆明市呈贡区及主城区采集大气PM2.5环境样品,分析了PM2.5质量浓度及主要化学组分(水溶性离子、碳组分和矿物元素)的特征;应用富集因子法、比值法、后向气流轨迹分析法及正交矩阵因子法对PM2.5的来源进行了解析,探讨了昆明市呈贡区和主城区PM2.5的来源及其区别;基于呈贡区化学组分的分析,提取了昆明市干季外来源大气气溶胶PM2.5的组成信息;定量估算外来源对昆明市主城区各化学组分的贡献。得到如下结论:干季呈贡区PM2.5质量浓度在11.1-58.1μg·m-3之间,平均值为24.5±10.3μg·m-3,略高于大气本底站,表明昆明市呈贡区大气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总碳(TC)平均含量为5.6±2.6μg·m-3,占PM2.5质量浓度22.7%。char/soot为2.2-25.8(平均为7.8),且OC/EC为2.6-6.4(平均为4.4),接近生物质燃烧排放的碳组分特征。水溶性离子总浓度平均值8.0±4.4μg·m-3,占PM2.5质量浓度的32.3%。阳离子相对阴离子富余,大气中的细颗粒物呈碱性。估算采样期间土壤组分含量约占PM2.5的15.8%。PMF源解析表明,生物质燃烧是昆明市呈贡区PM2.5的首要来源,贡献31.7%,其次是地质尘,占26.9%。昆明市呈贡区大气颗粒物主要来源于长距离的输送,局地对该采样点的影响较小。干季昆明市主城区PM2.5质量浓度平均为32.6μg·m-3,比呈贡区PM2.5平均质量浓度(24.5μg·m-3)高出约30%。大气颗粒物PM2.5受到一定人为活动的影响,具有日变化特征。OC/EC的比值为2.4-5.5,平均值为3.3,低于昆明市呈贡区气溶胶OC/EC比值(平均4.4)。char/soot为3.7-25.8(平均为13.1),接近生物质燃烧排放的碳组分特征,高于昆明市呈贡区char/soot比值(平均为7.8),昆明市主城区气溶胶中碳组分受生物质燃烧影响。主城区水溶性总离子平均值9.1±4.2μg·m-3,占PM2.5质量浓度的28.2%。阴离子被阳离子完全中和,细颗粒物呈现碱性特征。PMF源解析表明,土壤尘是昆明市主城区的首要来源,贡献占31.7%,其次是生物质燃烧源,占24.7%,局地排放对昆明市主城区有一定的影响。昆明市外来输入PM2.5中质量浓度平均为24.0±10.5μg·m-3。不同风向输入的气溶胶PM2.5存在着差异,当风向为偏东方向时颗粒物浓度较高。水溶性无机离子总质量浓度平均值为7.8±4.3μg·m-3,占PM2.5质量浓度的32.0%;通过估算土壤组分含量约占PM2.5的14.5%;SO42-、NO3-和NH4+在东北方向来源的PM2.5中平均含量分别为18.0±4.3%、5.2±2.0%和6.2±3.3%,大约是来自西南方向PM2.5中含量的1.5倍左右;东北方向来源的气溶胶中Ca/Ti和K/Ti比值平均为17.0±9.4和21.8±6.1,西南方向来源的气溶胶中Ca/Ti和K/Ti比值分别为17.4±7.4和19.7±10.3,Ca/Ti和K/Ti比值可作为昆明市不同风向气溶胶的示踪指标。昆明市呈贡区及主城区24小时PM2.5质量浓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主城区受到外来输入的影响。通过计算得到:外来输入对主城区SO42-的贡献高达76.3%,其次为NO3-(73.0%),有机碳(66.3%),元素碳(47.8%)和Ca2+(42.0%),表明干季正常天气下昆明市主城区大气污染物受控于区域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