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也有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只有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教育公平问题才会引起社会的重视,教育公平问题才会进入研究者的视野。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课堂教学公平的重要性日益提上日程。课堂教学公平问题是教育公平在微观教学层面的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对待全体学生,其对待方式、态度等方面就有一个是否公平的问题。为了说明问题,本文首先对公平概念、教学公平的内涵、课堂教学公平特征、课堂教学不公平的后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针对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及行为背后的影响因素等问题,本文采取了观察、访谈、文献分析等方法。针对课堂教学的特点,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察课堂教学的公平问题:课堂时间上的公平问题、课堂空间上的公平问题、课堂交往上的公平问题。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不公平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当前教育体制存在问题:我国的精英教育路线、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匀、教师的教学成果的评价问题;二、教师的教学理念存在问题:教师的教学价值观问题、教师教学的公平观问题、外界因素的影响;三、在学生中存在着问题:学生个性差异、学生对自己权力的认识不足。实现中小学课堂教学公平的对策首先需要有一个宏观的视野,需要对此做多维度与立体式的思考。一、从教育体制上看:把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政策的依据、改革教学成果评价制度;二、从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看:实行灵活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广个性化课堂教学模式、设置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内容;三、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看:提高教师的课堂公平教学的能力、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但是要真正做到课堂教学公平还要注意:正确处理公平与差异之间的关系、运用公平的教学激励机制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心班级中的处于“弱势群体”中的儿童。当然,由于教学过程中所包含的条件之多和某些主观因素的不可控制性,就决定了课堂教学不公平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也决定了充分实现课堂教学公平的艰巨性和长远性,不过我们仍然坚信,随着人们民主平等意识的进一步加强和课堂教学改革的继续深入,教学不公平的现象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纠正,将会最大可能地保证每个受教育的个体得到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