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镍双金属硫化物改性锂硫电池隔膜的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911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就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这些化石能源的严重消耗,从而进一步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日益恶劣以及能源短缺等问题。因此,寻求一种绿色、可再生的新能源来代替传统的不可再生能源是当务之急。此时,高理论比容量、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环境友好和低成本的锂硫电池孕育而生。然而,锂硫电池中的“穿梭效应”,使其发展受到了限制。金属硫化物、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磷化物等极性过渡金属材料是锂硫电池的研发热点,可以有效抑制“穿梭效应”。其中金属硫化物不仅具有更好的导电性能,还具有强的极性共价键,并加速催化充放电反应,能有效缓解多硫化物的溶解扩散。本论文针对锂硫电池目前最大挑战“穿梭效应”,通过水热方法合成基于钴镍双金属硫化物的复合材料,并用其制备改性隔膜。主要探究了钴镍双金属硫化物的合成条件、复合材料的制备以及改善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的机制。具体研究主要为以下三个部分。(1)分别以NiCl2·6H2O,CoCl2·6H2O为钴源和镍源,并以Hummers法制备得到的GO分散液为原料,利用水热法制备双金属负载的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探究不同GO分散液浓度对三维石墨烯骨架的形貌结构影响;研究不同的硫源、水热溶剂比例对钴镍双金属硫化物的形貌、尺寸及分布的影响。通过XRD、SEM和BET等表征测试,结果表明GO分散液浓度为4 mg ml-1为最佳的浓度,此时水热形成的石墨烯气凝胶具有优良的三维孔状结构,高的三维空间分散度,以及高的比表面积,这为钴镍双金属硫化物提供了更多的生长位点。另外,当硫源为Na2S2O3·5H2O、水热溶剂为乙二醇/水(vol 3:1)混合溶液时,石墨烯纳米片层上形成呈类球型颗粒状的钴镍双金属硫化物,且颗粒物的尺寸最小,集中在200-400 nm之间,且分布最均匀。因此,钴镍双金属硫化物的最佳合成条件为乙二醇/水混合溶剂(vol 3:1)作为水热溶剂,采用4 mg ml-1GO分散液浓度,以Na2S2O3·5H2O作为硫源。(2)在最佳合成条件下,制备得到钴镍双金属硫化物/石墨烯气凝胶复合材料。采用XPS、EDS、TEM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组成进行表征和分析,并将其作为涂层材料涂覆在隔膜上进行改性研究,最后组装成扣式电池,并对其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当用CNS2/GH功能化材料对隔膜进行改性后的电池性能有了明显的改善。当电流密度为0.2 C下,CNS2/GH改性隔膜具有较高的首次放电比容量(1289.1 m Ah g-1),循环100圈后,CNS2/GH改性隔膜放电比容量降至780.4 m Ah g-1。而原隔膜首次放电比容量只有1043 m Ah g-1,100圈循环后只有670.4 m Ah g-1。另外,在1 C的大倍率循环测试下,经过500圈充放电循环之后,CNS2/GH改性隔膜放电比容量仍能达到652.2 m Ah g-1,而原隔膜只有493.1 m Ah g-1。说明CNS2/GH改性隔膜用于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得到了改善。三维石墨烯骨架为电子传输提供了良好的导电通道,提高锂离子扩散速率。其含有的含氧官能团以及钴镍双金属硫化物对中间产物多硫化离具有一定的化学吸附作用,从而抑制多硫化物的扩散。(3)以NiCl2·6H2O,CoCl2·6H2O和Na2S2O3·5H2O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法,在碳纸上生长钴镍双金属硫化物,调控水热溶剂比例、钴盐的加入量等,制备出最佳条件的复合夹层,作为隔膜一部分用于锂硫电池中。通过XRD、SEM、EDS、XPS、TEM和UV/Vis等表征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乙二醇/水(vol 3:1)混合溶剂时,碳纸上生长的双金属硫化物颗粒尺寸最小(100-300 nm)且颗粒尺寸最均一、分布均匀等。当钴盐加入量为1 mmol时,碳纸上金属硫化物颗粒的负载最为均匀且负载量最为适合。最后通过吸附实验表明,当Co和Ni比例为2:1时吸附效果最好,通过紫外测试进一步得到验证。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0.2 C时,CNS2/CP-2具有更高的首次放电比容量(1167.2 m Ah g-1),循环100圈之后,相比CP(58.24%),CNS2/CP-2具有更高的容量保持率(64.36%)。碳纸的加入不仅弥补了金属硫化物导电性差的缺陷,还能提供更多的比表面积,利于金属硫化物的生长。双重金属硫键能化学键合更多的多硫化物,有效抑制多硫化物的扩散,还能催化多硫化物之间的氧化还原转化,提高活性硫的利用率,对电化学性能的改善有明显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前,分子基磁性材料在分子自旋电子学、量子计算、高密度数据存储和信息处理、微波材料以及磁性制冷等应用中都具有优良的潜在应用,但是随着对单分子磁体的深入研究,其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越来越严峻。后合成修饰作为对分子基磁性材料进行功能化的有效途径之一,而逐渐成为分子基磁性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的工作是:以课题组之前报道的一例采取自旋倾斜构型、具有频率依赖现象的具有[Co4立方烷?Co10金刚烷]结
3d过渡金属簇合物因其迷人的结构和潜在的应用,备受科学家们的高度关注。定向设计和构筑多功能簇合物更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其中手性簇是理想的一类候选,将结构手性特征引入到分子材料中是组装多功能分子基磁体的理想策略。该策略的出发点是选择对映体的纯手性配体。同时,探究簇合物的组装过程以及固-液结构信息相关性对实现可控合成和构筑目标功能产物提供一定的思路。本文以手性S,S-1,2-双-(N-甲基-2-苯并
3d过渡金属配位簇合物因其多样化的结构特点在光、电、磁、催化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现代化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阵地。因此定向设计、可控合成和性能调控的配位簇合物成为人们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而组装过程及机理研究是真正的实现控制合成的基础,为了合理构建具有针对性的连接、形状和特定性质的配位簇合物,推进自组装的研究,需要更好地理解其形成的机理。但由于反应条件的复杂多变、多种中间体共存、物种丰度随时
植物内生真菌以其独特的代谢方式产生各种结构特殊、活性显著的次级产物,已经成为天然产物研究的热点。广豆根(Sophora tonkinensis)为广西传统中药植物,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抑菌、镇痛抗炎、抗肝损伤、抗氧化及增强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本论文以广豆根内生真菌为研究对象,对源自广西靖西市的广豆根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及鉴定,同时,对3株广豆根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期望能够从中发现具有抗菌活
配位聚合物是由有机配体与金属离子或者金属簇连接形成的,由于其多样的结构以及在磁性、催化、储气、荧光传感等方面的潜在应用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配位聚合物具有的荧光特性使其在金属离子、挥发性有机物和爆炸性物质等检测方面具有潜在应用。本论文选用有机羧酸配体和含氮辅助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Zn(II)/Cd(II)]合成了10个新的发光配位聚合物。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热重分析
近年来,随着合成工艺及表征仪器的更新换代合成化学已经成为化学领域的热点及前沿阵地。回顾过去,精准合成一直是合成化学领域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国内外合成学家提出与发展了多种合成方法,其中过渡金属配位催化导向活化是目前为止应用最为广泛的策略。由于传统的过渡金属配位催化导向活化经历配位--活化(导向)--离去的催化过程,导致其难以实现多重定位活化(串联活化),仍然无法突破某些复杂有机分子高产
硅酸亚铁锂(Li2FeSi O4)正极材料因其结构稳定、原料广泛、环境友好、高能量密度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受到了锂离子电池行业界的广泛关注,而正极材料又是锂离子电池比容量上限的影响因素,其性能的好坏决定了电池的价值。此外,硅和铁在自然界中储量丰富,这就使得硅酸亚铁锂的大规模生产成为了可能。在正极材料中磷酸铁锂(LiFePO4)已经具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缺点,磷酸铁锂在放电后期放电曲线与工作平台曲
芳基脲类化合物是一种小分子多激酶抑制剂,在医药中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索拉非尼(Sorafenib)是以脲基为药效基团的典型代表的上市药物,主要用于癌症晚期不能用手术切除患者的药物治疗。本课题组前期自行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生物活性的芳基脲类化合物,通过抗肿瘤活性筛选,发现一个喹唑啉基双芳基脲衍生物8g在膀胱癌细胞模型中具有极佳的增殖抑制活性,然而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课题以此为切入点,对化合物8
基于先导化合物的分子改造是药物化学研究的重要方向,萘酰亚胺类衍生物因其特殊的刚性平面结构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中备受关注。以氨萘非特为代表的许多萘酰亚胺衍生物都进入了临床研究,但因毒副作用、溶解度和耐药性等问题未能上市。氨萘非特在体内易被N-乙酰转移酶2(NAT2)代谢成有毒衍生物N-乙酰基-氨萘非特是其产生毒副作用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改造氨萘非特萘酰亚胺环的3位芳基胺可能是研究真正适合临床用药的分子
化疗以其独特的临床治疗效果,成为当今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其严重的毒副性及其耐药性也限制了其临床治疗的效果和广泛应用,尤其是为了克服临床上较为广泛使用的铂类药物的毒副性及耐药性,更多铂类和非铂类金属基化合物被合成与研究。但经近几十年的探索与研究,未能成功研究获得有效克服铂类药物缺点的金属基化合物。研究证实,前药及纳米药物成为有效克服化疗药物毒副性等缺点的方法之一,尤其是自组装纳米化合物不仅具备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