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机是一个重要的个体差异因素,是决定学习者二语学习成效的主要因素。然而英语学习中动机并非静态的,它时常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动摇起伏。因此,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必须采取适当的策略来调控自己的动机,从而确保学习的持久性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国内外学术界就学习者为调控英语学习动机而采取的策略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总体来看,研究相对匮乏,也存在过于依赖Wolters的研究模式(不是针对二语学习)、研究对象比例不协调(以在校本科生为主)和研究方法过于单一(以调查问卷为主)的问题。鉴于此,本研究参照Domyei(2001b)提出的二语学习者可采用的五种动机自我激励策略,并借鉴其他前人在二语动机调控方面的研究成果,试图探索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控策略的使用情况,旨在进一步证实动机调控的重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动机调控研究领域的空缺。研究围绕以下四个问题展开:(1)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对英语学习动机调控的态度如何?(2)他们在英语学习中都使用哪几种类型的动机调控策略?(3)他们对这些动机调控策略的使用频率分别如何?为什么会出现频率差异?(4)学生的动机调控策略使用在性别、专业和年级变量上是否存在差异?如果存在差异,原因是什么?本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非英语专业的156名研究生为受试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所有的156名学生首先参与了问卷调查,之后其中的15名学生接受了访谈。研究发现,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普遍认为动机调控对英语学习十分重要并能使用多种(十种)策略调控自己的英语学习动机,包括表现目标唤起、掌握目标唤起、自我奖励、后果设想、元认知控制、兴趣控制、情绪控制、环境控制、价值提升和寻求帮助。但他们对这些策略的整体使用频率不高,只达到了中等水平,这可能与研究生学习中缺乏动机调控的指导有关。结果也显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对每种策略的使用频率存在一定的差异,该差异的出现可能由于学生对每种策略的熟悉程度不同,也可能由于学生对每种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持有不同的观念。具体来说,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较为频繁地使用表现目标唤起、环境控制和价值提升三种策略,却最不经常使用后果设想策略。这表明研究生阶段学生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而追求高分,但确实在自我调控英语学习方面逐渐成熟而且有经验,会选择适合他们那个学习阶段的策略来调控英语学习动机。此外,本研究也发现除了个别策略外,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动机调控策略的使用不存在性别、专业和年级上的显著差异。此发现可能源于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这一研究对象的特殊性。鉴于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只是较为频繁地使用三种动机调控策略,对十种策略的总体使用差强人意,本研究最后就如何促进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在英语学习中频繁而有效地进行动机调控提出了一些建议:英语教师要更多地了解培养动机调控策略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动机调控提供适时的指导和帮助;更重要的是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自己要有意识地运用所掌握的策略知识,主动采取一定的调控策略来处理动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