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村寨形态特色及其继承性发展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an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的聚居地,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文化生态孕育出了形态各异的少数民族村寨,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这些少数民族乡村地区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针对快速发展背景下少数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的问题,提出了继承性发展概念,并以侗族村寨滚正村为例,探讨适应少数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的规划技术方法,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首先,本文在论述了研究相关背景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文献与理论方法综述的方式介绍了当前西南少数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的研究进展,同时对有关历史城镇或传统村落地域特色保护相关的理论及其方法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少数民族村寨继承性发展理念,以新陈代谢式的更新方式促进村寨物质空间与新的功能需求相适应。其次,以滚正村为例,对继承性发展的具体思路与方法展开探索,并对滚正村的物质空间环境及其形态特色进行解析。第一步,分阶段描述了1989年以来滚正村空间形态的发展演变历程,并对功能转型背景下滚正村物质形态的适应性进行分析。第二步,在侗族聚落典型形态要素梳理的基础上对滚正村空间形态特色进行系统地研究,并识别出具有典型性的特征因子,以指导村寨地域特色保护与传承。在对滚正村物质形态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村寨层面与建筑层面的继承性发展思路。村寨的继承性发展主要通过“空间单元”实现,具体工作从村域空间和村寨本体两个层面展开。在村域空间层面,通过“空间单元”,可识别出村域范围内生产、生活、生态的各类要素,协调好村域范围内要素之间的矛盾,并进一步明确村寨本体与山水格局的关系。在村寨本体层面,优先对村寨道路系统进行完善。其次,将村寨本体看作有机整体,通过空间单元将其解析为不同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承载不同的保护与发展任务。最终,通过导则的制定实现对空间单元的导控,达到促进村寨科学发展的目的。对于传统民居建筑,通过对建筑原型及其发展演化类型及态势的解析,明确当代侗居建筑演化发展路径,并从建筑材料及技艺、内部空间格局以及建筑立面形式与装饰等方面的引导。最后通过对继承性发展的技术方法进行总结,提出本次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以期能为西南少数民族村寨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其他文献
为了解新塘口岸蜚蠊活动情况,加强卫生监督工作,2002年7月至2003年6月,我们对新塘口岸的蜚蠊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生态分布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太多的人相信甚至迷信规则,因为规则似乎划定了一个完美的圆圈,将人圈起来,很好约束;另外,规则也是一种轻车熟路的东西.便于亦步亦趋,按图索骥,让人费少许的力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理念及“科教兴国”战略的新的历史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与文化建设。在教育事业发展的进程中,教师队伍建设一直以来都是一项重点内容与课题,尤其是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教师队伍建设,其意义和影响要更为深远。而作为农业大国,我国有超过70%的农村人口,农村教育的问题十分突出,与之相对的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
“殡葬改革是黔西县民政工作的难点之一,但再难也要改。”黔西县民政局殡葬管理局副局长魏生奎说。10多年前的黔西县城区,如有人家办丧事,道路上必然鞭炮连天响,长长的送殡车
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以IT为主导的数字化技术与社会生活、传统行业全面融合的时代.在行业层面,新的数字化大潮正席卷行业的发展,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点的业务整合、应用升级技
IS100是特异性地出现在鼠疫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中的插入序列,它在鼠疫耶尔森菌的染色体中有多个拷贝,在质粒中也有分布.它的转座活性较高,致使鼠疫菌中出现多个假基因,同向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