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苦竹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和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 : 29次 | 上传用户:librasp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制造的活性氮急剧增加并超过了自然陆地过程制造的活性氮,大量活性氮通过一系列途径释放至大气,其中绝大部分又沉降回陆地或海洋生态系统(氮沉降)。由于绝大多数的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均受到氮元素的限制,因此,氮沉降的全球化及其在未来持续增加的趋势,势必会对全球碳循环过程造成重大影响。竹林是世界重要的森林类型之一,在世界广泛分布,中国现有竹林面积居全球首位,为5.712×106hm-2,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2.94%,竹林生物量蓄积占全国森林总生物量蓄积的10%,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占我国森林碳储量的5.1%。因此,竹林生态系统在中国乃至全球碳循环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竹林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同时这些地区也是氮沉降十分严重的地区。通过定位模拟氮沉降试验的方式,研究了华西雨屏区苦竹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关键过程和特征对几种氮沉降量梯度的短期响应。模拟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不施氮)、低氮(50kg·N·hm-2·a-1)、中氮(150kg·N·hm-2·a-1)和高氮(300kg·N·hm-2·a-1)。主要结果如下。(1)位于四川洪雅柳江镇的试验地,2008年全年总氮湿沉降量为8.241 g·m-2。苦竹林凋落量平均为691 g·m-2·yr-1,凋落叶、凋落枝和凋落箨分别占总凋落量的79%、16%和5%(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季节变化明显,凋落高峰期为4至6月。苦竹林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仲夏最高、深冬最低:自然状态下年土壤呼吸速率为529.8±15.1 g·CO2-C·m-2(即5.30±0.15 Mg·C·hm-2);凋落物层、无根土壤和植物根系对土壤呼吸的贡献率分别为30.9%、20.8%和48.3%,各呼吸组分均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动态,并与土壤温度和凋落量等因素相关;自然状态下土壤呼吸、凋落物层C02排放、无根土壤C02排放和植物根系呼吸的Q10值分别为2.90、2.28、3.09和3.19,凋落物层CO2排放的温度敏感性显著低于总呼吸和其它各组分;土壤呼吸的昼夜变化有小幅波动,但夜间呼吸速率与白天呼吸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土壤呼吸速率以及土壤呼吸各组分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指数正相关关系,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苦竹细根生物量(细根密度)和苦竹细根氮含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年土壤呼吸速率与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模拟氮沉降通过显著促进凋落物层CO2排放、无根土壤CO2排放和植物根系呼吸,进而显著促进了苦竹林土壤呼吸作用,并且各氮处理与对照之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模拟氮沉降显著降低了无根土壤CO2排放和根呼吸温度敏感性(或Q10值),对总呼吸和凋落物层CO2排放温度敏感性无显著影响。自然状态下苦竹人工林生态系统NPP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NEP)分别为10.95±0.58 Mg.C·hm-2·yr-1和5.09±0.58 Mg·c.hm-2·yr-1,土壤呼吸约占NPP的50%左右;受氮沉降影响NPP和NEP分别增加了8%~37%和5%~45%,其中NPP和NEP的差异在高氮处理与对照之间达显著水平。苦竹人工林生态系统目前为碳汇状态,氮元素调控着树木的生长,虽然模拟氮沉降促进了通过土壤呼吸的CO2排放,但由于氮沉降对植被生长的作用更强,使得该系统碳汇增加;虽然华西雨屏区氮沉降量较高,但由于低龄人工林生长迅速、碳吸存增长潜力巨大,一定范围增加的氮沉降可能会促进该地区这类生态系统的碳吸存能力。(2)苦竹林土壤表层细根(<2mm)密度较高,自然状态下为533±89 g·m-2,氮沉降显著促进了细根密度,其中高氮处理达到820±161 g·m-2。氮沉降条件下苦竹细根氮、钾、镁含量显著增加。氮沉降对土壤呼吸的促进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为氮沉降促进了细根代谢强度,以及通过增加根际沉降物质和土壤酶活性促进了根际微生物呼吸。氮沉降处理两年后苦竹地上部分生物量显著增加,而苦竹林地下部分生物量也受氮沉降的促进作用,氮沉降的增加会通过促进苦竹的生长增加碳固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促进土壤呼吸的方式增加碳排放。另外,细根氮含量的增加可能预示着细根周转速率的加快。(3)利用原位分解袋法研究了华西雨屏区苦竹人工林三种凋落物组分在模拟氮沉降下分解过程和养分释放状态,试验周期为2 a。结果表明,模拟氮沉降通过抑制木质素和纤维素分解显著抑制了叶种枝后期分解,对箨的分解无显著影响;各凋落物组分在分解过程中养分元素释放差异主要与初始养分元素含量和凋落物物理性质有关;凋落物养分元素初始含量对元素释放模式和最终净释放率的大小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目前,苦竹林生态系统土壤氮输入主要以大气氮沉降为主同时凋落物氮输入也是一个重要途径;模拟氮沉降对磷(phosphorus,P).钾(potassium,K).钙(calcium.Ca)和镁(Magnesium,Mg)元素释放影响不明显,但模拟氮沉降显著增加了凋落物分解后期氮残留率。(4)自然状态下,凋落叶是最主要的凋落物组分,占七成以上,模拟氮沉降对这一比例无显著影响。苦竹林通过地上部分凋落物输入的碳、氮和磷分别为261±11、2.72±0.18和0.86±0.03 g·m-2·yr-1。模拟氮沉降显著增加了通过凋落物的碳、氮和磷输入量。从量上来说,氮沉降是苦竹林土壤目前最主要的氮输入途径(8.24g N·m-2·a-1)。苦竹林两种凋落物组分氮和磷元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线性关系。模拟氮沉降显著增加了苦竹凋落叶、凋落枝和总凋落物量,并显著降低了两种凋落物组分C/N和凋落叶N/P。氮沉降对苦竹凋落物基质特性的影响,可能会加速其前期分解速率,使得各种养分元素的循环速度加快。(5)苦竹人工林样地中测定的6种土壤酶活性均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蔗糖酶、纤维素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高峰期为春季,脲酶活性高峰期为秋季,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高峰期为冬季;氮沉降增加了苦竹林土壤中木质素分解酶和碳、氮、磷分解相关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抑制了纤维素酶活性,而对过氧化物酶的影响不显著;所研究的6种土壤酶对氮沉降总体上呈正响应;模拟氮沉降主要通过刺激细根生长、活化根际土壤环境,促进了根际微生物及其胞外酶活泩。(6)模拟氮沉降增加了土壤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 TOC)、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MBC)、总氮(total nitrogen, TN)、微生物生物量氮(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 MBN)、铵态氮(NH4+-N)和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 AP)含量,对土壤浸提性溶解有机碳(extractable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EDOC)、活性碳(liable carbon, LC;或称易氧化碳,readily oxidizable carbon,ROC)、硝态氮(N03--N)和速效钾(available potassium, AK)无显著影响。土壤MBC和MBN的季节动态明显,并与气温极显著正相关。土壤AP、AK与MBC、MBN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模拟氮沉降提高了土壤中碳、氮、磷元素的活性,并通过微生物的转化固定作用使得碳、氮、磷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对模拟氮沉降呈正响应,氮沉降的增加可能会提高土壤肥力并促进植被的生长,进而促进生态系统对碳的固定。
其他文献
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各级财政投入了大量涉农资金,对促进农村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通过对财政涉农资金审计发现,在涉农资金使用管理中,
以黑基铁砂金釉和硅酸锌钛结晶釉为基础,运用不同的施釉工艺,综合装饰陶瓷马赛克,达到新颖独特的艺术效果。并对试制工艺过程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总结。
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我国开颅手术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平均为2.60%。颅内感染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是导致神经外科手术效果降低住院时间延长死亡率
会议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造成诸多的不利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因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旨在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思考如何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形势并顺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模具CAD/CAM的推广及应用已成为保证模具设计制造质量、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基于CAD平台的模具设计多以通用性为原则,更多关注曲面造型
近年来,各地积极组织开展文明交通进驾校“五个一”活动,增强驾校学员的交通安全意识、法治意识、文明意识,从源头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笔者认为,开展此项活动要突出亲近感、
报纸
腐蚀产物覆盖下金属的腐蚀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电化学过程,金属表面电化学不均一性是影响金属腐蚀行为及腐蚀速度的重要因素。经典电化学方法在金属腐蚀研究中仅能获得金属表面
语文是一门基础知识课程,其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小学语文考试中,阅读题目占分比例较大。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对母语的语音、语法要求等语文要素有了深刻的理解。为此,
消息推送作为与用户交互的重要渠道,通过挖掘用户需求,推送个性化定制消息,能解决用户如何高效获取高价值信息的痛点,提升应用价值,提高品牌影响力。本文回顾了推送技术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