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经典作品之一。作为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品,《世说新语》自问世起就备受关注和喜爱,但是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被当作史籍看待,并没有被当成小说进行阅读和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世说新语》成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材料来源和文本的分析,挖掘其固有的小说因素,窥探作者的文学观念;然后通过考察其流传过程中的笺注、评价、引用和仿续等接受情况,特别是刘辰翁的评点,探讨其小说价值的发现,说明刘辰翁的评点初步揭示出了《世说新语》的小说特征,拓宽了它的阅读视野。同时,对明清的小说评点和小说理论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全文分引论、正文、余论三个部分。引论部分主要通过考察中国古代“小说”的语源义及其演变,说明其与现当代意义上的小说概念的区别,并简述本选题的意义。正文部分分三章。第一章,论《世说》的成书及文体之变。主要分三节论述:第一节,考察文史合流过程中史学对《世说》的影响。《世说》体例脱胎于子书,叙事方法兼受子史两个方面的影响,但是它既摒弃了子书论谏的性质,又破除了史书的叙事俗套。第二节,通过考察“裴氏学”与两晋的文学观念,论述实录观念在当时所受到的冲击,说明《世说》小说因素的形成并非偶然。第三节,探讨《世说》所包含的小说因素。第二章,论站在史家角度对《世说》的笺注、批评和仿续。分三节论述:第一节,考察敬胤注和刘孝标注,说明其笺注的重点是站在史家角度上辨别材料的真伪。第二节,考察刘知几的批评,论述其虽然发现了《世说》虚诞的特点,但是其立场仍然是站在史家上面,对《世说》不实之处大加挞伐。第三节,考察唐宋两代对《世说》的仿续作品,说明这些作者的出发点是补史之阙,仍然是用史家的观点看待《世说》。本章通过三个方面的考察,意在说明至迟到宋元之际,还没有人发现《世说》的小说价值。第三章,论宋代《世说》的研究、评点与小说价值的发现。仍分三节论述。第一节,通过分析汪藻的《世说叙录》的研究角度和学术价值,说明汪藻主要从史料和目录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对《世说》的艺术性基本没有涉及。第二节,考察刘应登的评点。刘应登的评点虽有解疑、补注和纠错之功,但对《世说》的艺术性很少关注。第三节,是本文的重点之一,通过考察刘辰翁评点中对《世说》虚构情节、夸饰人物言行、塑造人物形象等小说特性的明确认识,说明刘辰翁首次站在小说的角度评点《世说》,发现了《世说》的小说价值,使得后人不再仅仅从史料学的角度看待《世说》,开始从小说的角度阅读它,研究它,从而拓宽了《世说》的阅读视野。余论部分通过对宋元之后《世说》评点及通俗小说的评点的简略考察,以凸现刘辰翁评点超越时代的意义和对通俗小说评点的影响,并为全文作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