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统编版语文教科书将“口语交际”从语文园地中分离出来,作为单独的板块出现在教科书中,体现了 口语交际地位的提升。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体现其听、说、读、写等综合素养,对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影响深远。因此,本研究在言语交际学视野下深入分析口语交际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的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探究小学生口语交际各能力要素的学段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版语文教科书将“口语交际”从语文园地中分离出来,作为单独的板块出现在教科书中,体现了 口语交际地位的提升。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体现其听、说、读、写等综合素养,对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影响深远。因此,本研究在言语交际学视野下深入分析口语交际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的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探究小学生口语交际各能力要素的学段发展目标,并提出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路径和培养策略的建议,以丰富相关研究成果,并为教师教学提供启发和帮助。首先,本研究以言语交际学作为理论基础,结合言语交际理论的研究成果,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然后,结合九位小学语文教师的访谈结果,明确了口语交际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之间的关系,即应对能力渗透于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中,既是倾听能力的构成要素,又是表达能力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接着,探究口语交际的认知过程,重点分析了倾听和表达认知过程的特点。最后,结合口语交际认知过程和教师访谈结果,深入分析口语交际倾听能力构成要素,即“归纳——记忆”能力、“解释——理解”能力、“整合——提取”能力;表达能力构成要素,即“转化——组织”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监控——调节”能力;应对能力要素,即倾听应对能力、表达应对能力,并结合口语交际教学案例对上述口语交际能力构成要素的观点进行佐证。这是本研究的核心。其次,在第一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标和教科书的文本分析,构建小学生这一口语交际主体的倾听能力构成要素学段发展目标,表达能力构成要素学段发展目标,倾听应对能力和表达应对能力学段发展目标。再次,在前两章研究基础上,探索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路径,即“依标扣本”路径:以课标的培养目标为导向,以教科书中的材料为依据,在口语交际板块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异步累进”路径:在识字写字板块、阅读板块、习作板块的教学中渗透口语交际教学,以促进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异步累进,整体发展”;“躬身实践”路径:在诸如“感同身受”角色扮演活动、“相仿相效”案例分析活动、“脚踏实地”身临其境活动等实践性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最后,在言语交际理论指导下,探究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即促进倾听能力的策略:“语块”记忆策略、“关键词”理解策略、“筛删换联”整合策略等;提升表达的策略:“语修逻文”组织策略、“声情并茂”表达策略、“小步子”监控策略等;培养应对能力的策略:倾听应对策略、表达应对策略。
其他文献
钠离子电池是下一代低成本和高性能规模储能电池技术之一,预钠化技术可有效补充其在循环过程中的不可逆钠损耗,因此在钠离子电池的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地位。本工作综述了目前已有的预钠化方法,包括物理预钠化、电化学预钠化、化学反应预钠化、正极添加剂以及富钠正极。考虑各种预钠化技术安全性、可操作性、高效性和整体成本等诸多因素,分析了各种预钠化技术的优势与不足,指出了目前预钠化技术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预钠化技术
审视口语交际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现状,教师往往过于追求文学性的表达,言语训练脱离现实生活,把口语交际训练流于形式。笔者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对于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为基准,将口语交际视为写作的前瞻性训练,力求培养学生个体言语智慧,助推言语思维生长。在口语交际训练实践中,以主体性、亲历性、整合性为三大训练原则,通过专一课型重点练、阅读课中交叉练、日常表达规范练,在实践中提升儿童言语智能水平。
<正>教学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教学目标:1.认识“器、吭”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看”,会写“吠、促”等15个字,会写“即将、姿态”等16个词语。2.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白鹅的特点写清楚的。3.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体会语言的趣味。4.能说出不同作家笔下白鹅的共同点,体会其表达的相似之处。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也明确提出要体会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的人文精神与核心理念,要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史传类文言文具有文史兼备的独特魅力,通过对史传类文言文的学习,不仅能了解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还能领悟时代变迁中的历史论断,学习写人叙事的技巧手法,汲取优秀传统文
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要求为基本点,以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为切入点,探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文章首先指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存在重视程度不足、教学内容缺乏互动性、教学策略的创新性不足、教学评价维度单一等问题,其次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以期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实效提供参考与借鉴。
<正>口语交际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中的一个关键构成部分,反映出其重要意义。本文在探索口语交际价值以及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基于课堂实践,思考如何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口语交际在课堂中自然发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减少了口语交际训练。实际上,“说”是非常重要的。部编版小学《语文》对这一点也非常重视,设立了独立的“口语交际”板块,以便有针对性地、层层递进地展开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PBL是英文“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简称,汉语可译为“基于问题的学习”、“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等。PBL教学法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一套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基于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法所具备的实践性、综合性符合我们当下对改革教学模式的期待。研究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中学生的要求出发,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所编入的小说为着眼点
<正>部编版小学《语文》依照口语交际的特点和逻辑体系,创编了自成体系的口语交际栏目,有力推进了口语交际目标的落实。纵观部编版小学《语文》中口语交际的编排体系,呈现出鲜明的交际性、活动性和层级性的特点。教师需要洞察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一、构建情境,凸显交际特质(一)教材特点:呈现出清晰鲜明的交际特质口语交际,顾名思义,就是运
口语交际能力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应当对其予以高度重视,积极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培养。文章立足于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从用好口语交际板块、挖掘课文中的口语交际资源、组织实践活动三个方面入手,对促进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