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礼貌策略的共性及其文化因素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lcharmer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人们言语交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得以维持的基石。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礼貌现象曾一度成为语用学研究中的热点课题,影响较大的乃是Brown& Levinson对礼貌策略的探索和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国内对于礼貌现象的研究也有很多,但笔者发现大量研究多是以Leech的礼貌原则为框架,并倾向于从中西方对礼貌策略运用的对比中着手。   但是,中西文化中的礼貌现象是存在着重叠和相似之处的,并且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这种共通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因而,在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也是跨文化交际得以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在国际间交往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得体、礼貌地与不同文化的人交往,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试图以Brown& Levinson的面子理论和礼貌策略,以及RonaldScollon& Suzanne Wong Scollon的礼貌体系为依据,从共性方面入手,通过调查分析不同礼貌体系下,中西方对礼貌策略的选择运用的相似、重叠之处,揭示其背后隐藏的深层文化原因,帮助人们顺利地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其他文献
本论文在前人研究语言学习策略,特别是口语学习策略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策略的总体使用情况,以及男女同学在英语口语学习策略使用上的差异。
艾丽丝·沃克是一位杰出的美国黑人女性作家。长篇小说《紫颜色》是其代表作。沃克通过小说女主人公西莉亚自我构建的经历表达了她对黑人女性命运的关注。本论文从沃克的妇女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语篇学的发展,语言理解成为语言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而语篇作为人类自然语言的表现形式,又是语言理解中的核心部分。学者们从各个层面和角度对语篇理
作为女性作家的典范,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堪称当代美国文坛的一棵常青树。她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活跃至今,依然笔耕不辍,佳作连连。欧茨的作品充满了暴力性和悲剧性,她笔下的许
威拉·凯瑟是20世纪上半叶在美国文坛中出现的一位杰出女作家。她主要以其内布拉斯加小说著称。《啊,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尼亚》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两部作品。阅读她的作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