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茨小说《黑水》的神话原型解读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dan7181215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女性作家的典范,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堪称当代美国文坛的一棵常青树。她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活跃至今,依然笔耕不辍,佳作连连。欧茨的作品充满了暴力性和悲剧性,她笔下的许多人物常常是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身情感弱点的牺牲品。她尤其善于用意识流的细微笔触,表现对遭受各种折磨和误入歧途的女性命运的探索。因其文学造诣之深,创作成果之丰富,风格之鲜明,故有“女福克纳”之称,并于1978年当选为美国文学艺术院院士,至今已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1992年问世的《黑水》被美国书评家视为是欧茨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堪与其成名作《他们》相媲美。该书曾获得美国全国图书奖和普利策奖的提名,并荣登《纽约时报》、《泰晤士报》、《出版者周刊》等多家顶级报刊的畅销书排行榜榜首。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国内涉及《黑水》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国外对《黑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历史事件与虚拟小说的结合、情欲与政治的动态关系、女性牺牲与社会暴力的关系、女主角浮士德式的道德观、女性主义、小说的悲剧性、小说的文体特征等等。至今未有研究者专门运用神话原型理论系统剖析这部作品,本论文立足于神话原型理论,紧扣作品的主题意义,力求挖掘出《黑水》这一现代小说中的神话原型特征,以此为线索进行深入的文本阐释。本篇论文包含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论介绍了欧茨和她的《黑水》,以及该作品的文献综述。以此为基础,结合神话原型理论,本论文旨在分析小说中的神话原型要素,从而揭示出作者的创作意图。第二部分概述神话原型理论,及三位重要理论家弗雷泽、荣格和弗莱的相关理论,并对《黑水》的神话原型背景作一交代。第三部分则详细地从三个方面阐释《黑水》的神话原型特征:人物的神话原型解读集中于替罪羊、夏娃和浮士德三个方面;象征的神话原型解读集中于水、黑色、月亮和天蝎座这四个主要意象;结构的神话原型解读则通过圣经的悲剧模式和原型时间模式一一展开。这三方面的挖掘共同致力于表现出女主人公凯莉的生存困境和命运悲剧。第四部分是结论部分。通过对《黑水》这一女性悲剧的神话原型解读,论文更显示出欧茨对美国当前物质社会中道德沦丧和人性虚空的谴责,从而进一步揭示出欧茨对女性生存问题的关注。本文从神话原型视角诠释和论证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有效地凸显了作品的主题,增强了小说的批判力度,丰富了作品的文学内涵。
其他文献
功能语法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新兴的语法,与传统语法不同,功能语法倡导“从意义到形式”、“从功能到手段”的研究方法,打破了传统语法中词汇、词法、句法分家的局面,把这些有共
译者的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已为众多学者、译者所承认。本文试图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来分析古典汉诗的翻译过程。作者将会从哲学阐释学的角度来论证译者主体性
阅读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是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和途径。作为英语语言学习的重要输入方式,英语阅读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自此,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对具体文本的研究,而是将文本放在文化和历史语境中进行考察,研究文本的产生过程,以及文本与文化和历史等相关
词汇是语言的最重要的要素之一,词汇习得在外语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词汇习得研究是语言教学和应用语言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早期的词汇习得研究着重于词汇的直接学习
本论文在前人研究语言学习策略,特别是口语学习策略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策略的总体使用情况,以及男女同学在英语口语学习策略使用上的差异。
艾丽丝·沃克是一位杰出的美国黑人女性作家。长篇小说《紫颜色》是其代表作。沃克通过小说女主人公西莉亚自我构建的经历表达了她对黑人女性命运的关注。本论文从沃克的妇女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语篇学的发展,语言理解成为语言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而语篇作为人类自然语言的表现形式,又是语言理解中的核心部分。学者们从各个层面和角度对语篇理
随着报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党报关于两会报道的思路逐渐清晰。本文以5家少数民族自治区党报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试图找出不同少数民族地区党报报道侧重点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