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环境中的传统建筑保护与再利用——以宁波古城为例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D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历史城市经历了近20年剧烈的保护与改造过程后,目前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社会整体对保护历史文化传统的意识普遍提高,城市注重文化环境的营造,社会对文化的消费需求日渐增强,这就意味着历史文化资源与城市的经济、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在这个背景下,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问题需从城市的宏观角度出发,考虑其所处历史环境经济、政治、文化、技术等因素的对其带来的影响,还需看到历史建筑是如何通过适时应变,在保持传统文脉的前提下积极地融入到城市的结构中,使自身能够随着城市化进程同步发展的同时促进城市的发展。研究是围绕宁波展开的,从其现实状况的宏观思索出发,结合它这20年来老城保护与整治过程中的一些有代表性建设项目进行比较详细的研究,通过解读古城的这几个“点”,获得一些经验与启示。文中对“月湖西岸历史街区”中“城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办公楼改造设计”思路与方法的探索是基于新时期的历史环境下展开的,希望通过这个“试点”项目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再利用折射出一些有益的借鉴。 论文正文共计65200余字,图80余幅,表22张。
其他文献
办公空间是现今城市中人们主要的活动场所之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办公环境及人们的工作方式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智能化管理及新技术设备不断引入和快速升级或更新,公司的
受常州市政府和有关管理部门以及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委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为中德合作“扬州—常州生态城市”项目之一的常州“北港生态住宅小区”项目起草招标
传统民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它根植于农业文明,所代表的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地方特色、与人的生活关系最为紧密的居住建筑形式。然而随着世界多样化的发展,越来越
本文通过案例研究,运用专业绘图和模型软件,对部分建筑结构层层分解,明确其结构设计层次与建筑表现层次间的关系,并对部分混合结构建筑体系与单一结构体系效能进行比较,总结了钢木
现在进入了一个策划的年代,人们做事情越来越理性,可谓“三思而后行”(《论语》),用之于我们的建筑行业,可以说思就是策划,行就是设计实施。建筑工程也不例外,建筑也需要策划。越是
住宅是与人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生活资料。在国外,房地产业则通常被视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近年来,房地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同时受“房地产热”、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强劲推动,城市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而将中心城市周边的县(市)通过撤县设区行政区划调整手段
我国古代先民在长期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对居住环境形成了朴素科学认识,在营建房屋时以被动适应不利气候因素为先导,本着“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充分利用周边地理气候特征,突破
伴随着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大量缺乏个性的现代建筑,破坏了城市原有的肌理;能源短缺、环境破坏、住房紧张等问题则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此背景下,本文引入“批判
新农村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传统农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传统农村的公共空间形式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同时新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城市居民产生的不同,因此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