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下高校德育变革的哲学思考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niao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智育、体育等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奠定重要思想道德基础。在新中国成立的五十余年中,高校德育在培养人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新时期世界格局新的变化及我国经济政治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德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德育内容、方法、过程、评价机制方面都存在着越来越多的发展困境,社会大背景的变化直接冲击着我国的传统高校德育工作。客观地说,传统德育工作存在着目标的单一性,内容的陈旧性,实践的偏狭性;德育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德育功能存在“功利化倾向”,德育评价机制有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这些问题的存在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高校德育变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我们破解高校德育难题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来探讨和研究高校德育工作变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德育的哲学本质问题的探究,结合高校德育领域理论与实践的历史考察,对传统高校德育进行深入反思,揭示目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弊端。在新形势下,高校德育的环境、任务、对象发生了深刻变化,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对高校德育变革作哲学思考,对德育理念和理论作创新研究。现代社会要求高校德育必须直面社会现实,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创新德育理念,使高校德育在内容、方法、模式、机制、效能上作出相应的变革,从而建构能充分发挥德育对象作用、具有良好德育环境、拥有高素质德育队伍、健全良性评价机制、注重搞活网络德育教育、重视德育心理教育的新体系。科学发展观为高校德育变革创设了新的语境、提供了新的平台、指明了新的方向。高校德育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现代德育理念与社会现实条件互动下进行创新研究。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推进高校德育改革与创新,有利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有助于增强高校德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其他文献
自独立以来,印度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膨胀。目前,印度高等教育体系是世界上最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之一。截止到2005年3月31日,共有342所大学和17,625所学院,其中有18所中央大学
政法类大学生是法律人的主要来源,他们思想政治素质的状况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事业的成败,关系到社会公平公正的最终实现,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但是,在政法类大学生思
在我国,本科教学评估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成为衡量我国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评估是在一定的价值取向的指导下进行的,价值取向的选择和取舍将直接关系到整个评估活动的成
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高校毕业生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群体,他们离开校园走上工作岗位的过程,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一种社会流动形式。当前我国城乡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机会、就业
随着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迅速发展,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高等农业院校提出了新要求,其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这些问题涉及观念、政策与就业形势等不同方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完善,果树的种植面积也在逐渐扩大。水果产业作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优势产业之一,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和出口创汇等方
本研究结合社会认知职业理论、计划行为理论、认知社会学习理论和职业成熟理论等众多理论,研究文字劝说信息对大学生职业决策态度的影响。首先修订了大学生职业决策态度三个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护理的重要性,提出相应的护理防范措施。方法对参与救治的5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研究组)的病因、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和分析,制定并实施个体化的护理措施,
建立创新型国家成为未来15年我国的重大战略。高校作为创新型国家的创新主体,其创新能力亟待提升,而科技人才是高校的创新主体,因此,研究首都高校对科技人才自主创新的激励机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过敏性紫癜患儿饮食及药物所导致的心理因素进行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自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