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识形态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是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是一定社会阶级、集团基于自身的根本利益对现存社会关系自觉反映而形成的理论体系,是该阶级、集团的政治纲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的理论根据。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意识形态产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具有革命批判功能和制度辩护功能。它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武器。我国现阶段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际国内形势都要求无产阶级政权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为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全面小康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理论基础和政治导向功能。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为指导,坚持唯物辩证的科学研究方法,理论密切联系现实,历史和逻辑相结合。 首先,本文阐述意识形态概念的产生,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意识形态的理解以及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尤其强调了列宁是第一个从肯定意义上把马克思主义同意识形态结合起来;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出发阐述了意识形态的一般特征及其基本功能; 其次,在对意识形态概念作了探讨的基础上,本文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发展和特征以及强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现阶段主导地位的必要性; 最后,本文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意识形态的主要特征,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问题;最后,根据我国现阶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现阶段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