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汾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变迁研究

被引量 : 41次 | 上传用户:paradoxf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地理学中,流域指相对河流的某一断面,由分水线包围的区域,是水资源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的总称。流域经济主要特征有三方面:一、水资源是其核心资源;二、沿河谷的交通网络是其经济布局之基础;三、流域整体性是其经济地域的根本特性。随着水资源的日趋紧张,流域可持续发展正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核心。汾河流域地处黄河中游,开发历史悠久,黄土的特殊属性、山西高原的特殊地形,水利开发对于当地经济发展意义尤重。明清时期是汾河流域开发史上一个比较重要的阶段,期间流域内部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出现了新的特点,特别是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因此,本文选择明清时期汾河流域这一特定区域和特定时段,系统研究该流域经济发展与以水资源为核心的环境之互动关系,以期践履学术“有用于世”之宗旨。 本文研究以地方志及正史、实录等史料为基础,加以实地考察所得史料,主要采用区域比较、连续地理剖面对比、历史分析等方法,将明清时期汾河流域分为上游、中游、灵霍峡谷、下游、尾闾地带5个经济区,在分区研究基础上,归纳总结流域经济的整体性特征。 上游属高寒山地区,为农牧交错地带。明以前其产业结构农林牧兼有,明清时期农业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从区域开发角度分析,这种变化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就流域经济地域系统而言,其又存在较大弊端: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不仅使当地生产力下降,且导致原本富庶的中下游盆地区,出现日趋严重的洪涝等水灾害,制约了整个流域经济发展。中游盆地区开发历史悠久,迄至明清“地狭人稠”的矛盾逐步显现。为此,当地采取了增垦农田、扩建水利、推广水稻等措施,并利用优惠的国家政策,抓住北部边境贸易的时机,商业也得到了较大发展。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的水利事业,但河渠过多,规划不当,也使当时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河水泥沙含量增加、淤积加重,洪涝灾害加剧等,并影响到当地经济发展,期间潇河河道迁徙频仍就是一个明证。灵霍峡谷以山地、丘陵为主,汾河利少,农业生产条件较差;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明清时期凭借矿藏丰富、交通便利等优势,采矿业发展较快,逐步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然而由开矿而引发的水土流失、水资源匮乏亦益趋严重,随着生态环境恶化,生产力下降,经济、环境恶性循环加剧。下游盆地区具有适宜的生产条件,物产丰饶,历史时期一直是流域经济重心所在。明初许多州县人口—土地矛盾已十分突出,除明初大规模移民外,商业移民从未间断。毗邻盐池等优势资源,明中叶其商业盛极一时,至清产业结构更为优化,棉花、粮食等种植逐步扩大,商品性农业进一步发展。尽管该地区的政治地位逊于太原,但因灵霍峡谷的阻隔,依然可以相对独立地发展,始终保持着流域经济重心区的地位。尾闾地带肩负整个流域泄洪功能,滩地难以增垦,受黄河干小北流段顶托、侧蚀,洪涝灾害易发,生产受到一定制约。明清当地推广烟草种植,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但因烟草,对土壤肥力消耗较大,农业生产力下降。此外,本区商业一直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医院多次参加全要素卫勤保障行动中卫生装备的管理与使用经验,指出解决机动卫勤力量遂行保障任务时卫生装备的实用性与适用性不足,提出引进卫生装备配套的建议;重点
教育的实质是交往、交往在实现人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交往在教学实践的运用上存在问题。在进行交往正确定位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往的
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并且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在这一阶段,我们需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其培养起严谨的
感性工学是将消费者的感觉与意象转化成新产品设计要素的技术,是针对人们的感性需求而出现的,它为在产品设计中添加感性成份即感性设计,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当前,通过感性工学理论
为适应新时期军事变革的需求,响应习总书记关于"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号召,第三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积极探索军事卫生装备学实践教学方式。尝试通过急救知识培训和军
无水乙醇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有机溶剂,广泛用于制药,涂料等行业,其传统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分子筛脱水、共沸精馏、膜分离等。采用共沸精馏法生产无水乙醇具有生产连续、投资少、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逐年升高,从1978年的0.21上升到2003年的0.37,收入分配的差距已构成现阶段经济转轨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矛盾,成为阻碍农村经济进一步发
区域合作可谓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国际现象之一,它所体现出来的经济、政治、安全以及其他方面的功能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不仅是因为以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为
目的:观察复方白术调肠饮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的7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
目的 动态观察sICAM-1、Fas、Bcl-2、ICAM-1在银屑病患者血清及表皮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