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新农村建设应用的不断深入,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推动农村全面协调发展的要素,可是,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信息化建设还有许多未知的理论需要进一步探索。潍坊地区农业在山东省乃至全国名列前茅,其农村信息化的发展相对于省内其他市区较快,但是存在很多问题。应积极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生产力,促进现代化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从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鉴于此,本文使用现代经济学、信息科学为基础,通过深入详尽的数据分析,对潍坊地区各个县市区以及乡镇的农村信息化问题进行了广泛论证,最终得出了关于潍坊地区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模式的相关结论。本文共包括六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绪论。指出选题背景、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介绍了国内外农村信息化研究现状,对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本课题的创新和特色等作了简要的介绍。第二部分是研究的理论基础。全面介绍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定义、特征、建设过程,对采用案例介绍的方法对国内外农村信息化建设过程及做出了对照和比较。第三部分是潍坊地区农村信息化发展模式分析。针对潍坊各个县市区农村特点,对潍坊各个县市区的农村信息化发展模式的概括、发展历程、农村信息化发展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第四部分是潍坊地区农村信息化发展模式的案例分析——以寿光市为例。介绍了寿光市农村信息化发展概况以及模式,并对其模式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评价。第五部分是潍坊市农村信息化发展模式的构建。深入分析了潍坊市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潍坊地区农村信息化发展模式的构建原则,构建思路以及运行机制,并分析了农村信息化发展模式实施策略。第六部分是结论及展望。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及不足之处,并展望了潍坊地区农村信息化的未来。本文主要有三个创新点:一是构建了潍坊农村信息化发展模式。提出了适合潍坊农村的发展战略政府主导、政企协作、民众参与的信息化发展模式;二是提出了按照农牧业区域布局和特色农业、农民信息需求、效率目标与公平目标均衡、行政与需求互相配合,从而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三是提出了多方参与和多方联动的信息化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