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学校体育的改革,排球课的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传统的排球教学,只重视老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差异,是整齐划一的求量式教学。从基本步伐、基本技术教起,半学期过去了,还是基本技术、战术,学生已经倍感枯燥乏味。北京高校的排球教师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把“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融入到教学实践当中。但是,实际排球课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的制定却不能体现这种转变。形成这样的原因有很多,影响改革的因素也是环节众多。因为有些理论的发展方向很不稳定,再加上传统体育教学的习惯和思想有很大的惯性影响存在,所以排球课教学的整体改革较难进行。如何使学生在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基础上上好排球课,对排球运动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把排球作为自己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和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通过研究排球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及与教学各个环节有关的基础理论.,提出不同的理论和观点。通过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普通高校排球课应更多地承载学校体育的功能;以社会对人的体育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主体需求为依据,把竞技排球的传统教学思路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主体性。2 教学目标应满足学生健身、健美、娱乐、竞赛等不同的体育需求,使排球课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体育个性及主体性,以适应社会发展;掌握比赛所需的核心规则和基本技术、战术;通过排球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卫生保健知识,学会指导初学者学习排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传承排球的文化,使学生能够欣赏排球这项运动;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终身体育基础。3根据学生的主体性培养需要,主要从学生的动机、需要、兴趣出发,从思想着手,增加一些传承排球文化的知识和培养学生欣赏排球的内容。把无场地进行锻炼的方法明确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最终让学生以排球为日常锻炼项目,形成终身体育的概念。4 从学生主体角度出发,满足学生对排球课的兴趣和需求,在教学进度中提前安排教学比赛,同时增加比赛的教学时数达到30%。组织多种形式的排球比赛,将排球战术贯穿教学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