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住房建设步伐加快,住房消费有了较大改善。尤其是1998年取消福利分房后,以住宅为主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不断发展,极大的拉动了经济增长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保持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我国房地产业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我国房地产市场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经常出现供求总量的短缺与过剩,即市场供求总量的非均衡问题;(2)住房供应结构不均衡问题,即中、高、低档商品房比例不均衡,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供应比例不均衡等问题。
本文以非均衡理论为基础,以南京市住宅市场为例,对我国房地产市场非均衡现象、成因以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1.通以经济学的非均衡理论构建的房地产市场的非均衡模型,对南京市住宅市场中的供求总量非均衡和结构非均衡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从国民经济、社会以及城市三个角度分析了房地产市场非均衡的影响。2.从宏观经济因素、制度根源以及微观因素三个角度深入分析了房地产市场总量非均衡的成因,接着通过选取可以量化的几个宏观经济指标与非均衡度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对总量非均衡成因进行了实证研究,接着提出了住房供应体系不健全,住房保障制度不完善;房地产市场供求机制不敏感;消费结构不合理;开发商的不规范操作;宏观调控的负面预期五个因素是导致房地产市场结构不均衡的成因。3.提出了构建均衡经济,强化约束政府行为的规范性机制,积极推进房地产市场改革与完善三条房地产市场总量均衡发展的建议。并提出:从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建立完善的住房供求梯次配置体系;完善房地产市场供求机制,引导房地产市场均衡发展;扭转居民非理性消费观念,引导居民住房梯度消费: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信息发布制度等五个方面调整房地产市场的结构非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