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经济处于一个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环境。但是,世界的标准化却因相关国家或地区的差异而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这种多元化的局面使国际贸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标准究竟怎样影响国际贸易的?中国的标准化对国际贸易影响程度如何?如何通过标准化来促进中国的对外贸易互利共赢地健康发展?系统深入地研究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现有文献来看,标准化对国际贸易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个观点被普遍接受,但大多为理论假说和实证分析,鲜有从理论的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本文从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标准化作用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机制,丰富了标准化和国际贸易的理论研究。首先是标准化对国际贸易规模的影响。贸易规模是一个衡量贸易整体发展水平的指标,探讨标准化对贸易规模的影响,实质上就是将标准作为影响贸易发展的一个因素,研究其作用机制。本文先运用规模经济的思想对此进行解释。标准从技术和制度两方面促进了规模经济的发展,而规模经济是战后国际贸易理论中引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贸易发展因素,所以,标准是一个促进贸易发展的因素。接着将网络外部性引进来,因为标准具有非常典型的网络外部性,它改变了消费者和厂商从单纯的技术角度来判断产品价值的习惯,而将用户基础纳入到产品价值判断中来。国际贸易将产品的用户基础从国内市场扩大到国际市场,提高了产品基于网络外部性的价值。再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通过比较有标准和没有标准两种情况下的国际贸易博弈,说明了标准较好地解决了国际贸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运用中国的标准和贸易数据进行的实证结果表明,标准的确是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是标准化对国际贸易结构的影响。贸易结构是一个测度贸易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贸易结构是否能够不断优化,是否符合国内经济特点,是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考虑的重要内容。标准从技术的角度能够促进贸易结构的高级化,高技术标准提升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促进出口产品的结构高级化,而低技术标准会抑制出口商品技术水平的提升,阻碍出口商品的结构高级化;标准能提高产品内分工强度,促进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中间产品贸易的发展;但标准对产品多样性的约束却对贸易结构是一个不利因素。中国的经验表明,标准的增加对出口结构的优化和中间产品的贸易有着明显的正相关的关系。第三是标准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贸易利益是一个评判贸易发展结果的主要指标。因为标准差异的存在导致产品生产中的利润转移,所以无论是在最终产品贸易中,还是在中间产品贸易中,或是从价值链治理的角度看,谁掌握了标准制定和实施的主动权、控制权,谁就能在国际贸易中获取更多的利益。经过实证检验中国的标准存量和中国价格贸易条件以及产品内贸易条件时,可以证明,国家标准存量的增加有利于我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改善。通过与英国、德国等国家的标准化发展状况和经济效果的比较发现,虽然中国标准化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从标准化的制修订来看,还是从标准对经济增长和贸易发展的作用来看,仍然存在大力拓展的空间。所以文章基于前面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从增加国内标准存量、强化国际标准竞争、提升国内标准自主技术含量等方面,就进一步发展我国标准化工作、强化标准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