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的推行,要求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互相探讨,发现并提出问题。由此可以得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愿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而非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教师要在继承传统教学优点的基础上,尝试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本研究主要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对高中生地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对关于任务驱动与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现状做了简单的概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为了了解目前高中生的地理问题解决能力,通过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的方式对高中生的地理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高中生在地理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1)知识水平差异性明显;(2)学习的积极性低;(3)发现问题的能力弱;(4)解决问题的方式不科学;(5)创新性不足;(6)学生的发展受到制约。针对高中生地理问题解决能力低的现状,提出了基于任务驱动的高中生地理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实施。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设计任务——呈现任务——实施任务——评价任务,并提出了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时所需要注意的五个问题:(1)难易程度要适中;(2)任务的层次性要强;(3)情境呈现要适时;(4)解决方法多种多样;(5)科学合理评价,并以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的《水循环的过程与地理意义》为例,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到实际的地理教学中。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各个环节,以提高高中生的地理问题解决能力为落脚点,主要从六个方面对培养高中生地理问题解决能力提出了教学策略:第一,精心设计地理教学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第二,创设任务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第三,通过分析任务,提高学生发现地理问题的能力;第四,自主合作探究,制定合理化的决策;第五,多元评价,提高学生创造性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第六,总结反思,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了检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效果,通过实验研究,即选取两个平行班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对照班使用传统教学法,二者在控制其它变量一致的情况下进行为期四个月的教学实践。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以及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前后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实验班的地理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的成绩;实验班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处理地理问题的方式变得合理化;具有了创造性解决地理问题的品质。由此可以看出任务驱动教学法对高中生地理问题的解决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