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责任感作为五大人格中一个维度,一直是管理学和行为科学等领域关注的对象。国内外学者通过对责任感的内涵、研究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等研究,构建了责任感的理论框架,理论成果丰富。但在这些研究中关注的对象大多是幼儿、学生、员工,使用的研究方法也以问卷法为主,对影响因素的研究也多停留来总结因素阶段,很少有文献重点研究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军人物——党政干部的责任感,采用实验法以及对责任感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的研究几乎没有。本研究采用实验法对党政干部责任感进行研究,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党政干部以及责任感研究的理论成果,对培养和提高党政干部责任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本研究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本文以责任感三角理论模型和社会认知为理论基础、支撑,借鉴社会两难理论,对责任感的两难情景测验法进行延伸,形成了党政干部实验研究的实验框架,分析责任感在社会两难情景中如何影响党政干部的行为;第二,基于强化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分别从影响责任感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出发,选取奖惩方式和反馈信息类型作为实验变量。奖惩方式在实验操作中有四种类型:金钱奖励、金钱惩罚、社会奖励和社会惩罚,反馈信息类型进行了三种操作:一般信息、预警信息和鼓励信息。实验分别通过对外部制度环境(奖惩方式)和内部责任认知(反馈信息类型)的操作来观察测量党政干部责任行为的变化。以责任行为这一责任感外显形式的变化来研究这些实验变量对党政干部责任感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第三,通过spss19.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实验过程中对党政干部的观察和访谈,进一步阐明奖惩方式和反馈信息类型对党政干部责任感以及责任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影响程度。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不管是社会奖惩还是金钱奖惩,奖惩制度的引入都提高了党政干部的责任行为水平,但党政干部责任行为水平在金钱惩罚制度下的提高并没有达到显著。通过观察和访谈发现,在金钱奖惩制度下,党政干部只会把责任行为水平提高到“不受罚”的程度之上,并没有为集体贡献更多的意愿,责任感并没有显著提高,大幅度提高责任行为水平的动力不足。(2)金钱奖惩制度撤出后,外在的经济收益或者成本消失,党政干部的责任行为水平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但只有金钱奖励制度下的下降水平达到显著。在金钱奖励撤出后,党政干部倾向于减少对集体的贡献,以弥补没有金钱奖励而导致个人收益下降的损失。金钱奖惩系统更多的是把个人置于一种经济环境中,党政干部在实验中重视经济成本收益的分析,其责任行为表现出更多的经济性。金钱奖惩制度让党政干部忽视对责任的内心体验,降低了其责任感。(3)社会奖惩制度撤出后,精神的激励或者惩罚消失,党政干部的责任行为水平也呈下降趋势,但只有社会惩罚制度下的下降达到显著水平。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社会奖励作为一种内在强化物对提高党政干部责任感的效果上优于社会惩罚。社会奖励给党政干部提供一个正面的榜样,能提高他的责任感水平,让他的责任行为表现出持续性和稳定性。(4)四种奖惩制度两两对比结果显示,金钱奖励对党政干部责任行为的促进效果明显优于金钱惩罚。虽然金钱奖励的激励作用很显著,但这种激励作用不具有稳定持久性,只在于一时,一旦这种外在的物质奖惩消失,党政干部的责任行为水平明显下降,会对党政干部的责任感产生破坏作用,而且在现实中,使用金钱奖惩的成本较高。(5)与反馈一般信息相比,反馈预警信息和鼓励信息,给党政干部更多的关于任务完成情况与任务目标的比较信息,能有效提高党政干部对自己责任的认知,增强其对责任的感知,激发他的责任感,进而提高其责任行为水平。(6)预警信息的反馈能让党政干部意识到完成任务的紧迫性,比鼓励信息更能提高党政干部的责任行为水平,但这种优势并不显著。鼓励信息虽然对党政干部责任行为水平的提高不显著,但通过访谈发现,这种激励作用是存在的,一些党政干部有加快个人贡献,提前完成任务的想法。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研究对象的创新。责任感作为一种人格特质,一直广受学术界关注,研究对象也比较宽泛。最初对儿童、学生、家庭的责任感研究较多,近几十年研究对象转向企业社会责任以及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但对党政干部责任感的深入研究几乎没有。本研究将研究对象放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军人物:党政干部这一群体上,有助于完善责任感研究的对象,丰富党政干部的理论研究。(2)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不管是对责任感的研究还是对党政干部素质的研究,采用的方法都集中在量表问卷上,采用社会实验方式研究党政干部责任感的还没见诸公开。本研究借助人力资源电子化技术,利用Visual Basic对实验程序进行编写,将实验材料用计算机显示,通过实地实验和远程实验完成研究调研。这种模拟实验方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党政干部测评工具的开发。(3)研究内容上的创新。目前关于责任感的研究,在内容上主要集中在其内涵、测量方法、不同社会群体责任感现状等方面,对影响责任感的因素的实证研究也开始多起来,但这些研究多是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总结了一些因素,而至于这些因素的影响机制以及影响程度的几乎没有。本研究通过对奖惩方式和反馈信息类型这两个变量的操作,深入探讨其对党政干部责任感的影响,对培养及提高党政干部责任感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