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玻璃旧砂干法再生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0662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旧砂再生而言,水玻璃旧砂再生相对最为困难,废弃的旧砂为碱性,所倾倒之处寸草不生,加上我国优质石英砂资源相对短缺,如果不对水玻璃旧砂综合利用而大量废弃,就是对有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水玻璃旧砂的处理和利用已成为铸造行业通过清洁生产向绿色铸造转变需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水玻璃旧砂的性质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结合硬化膜与惰性膜的关系开展了水玻璃惰性薄膜与再生方式的相关关系的研究,然后结合旧砂再生机理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再生方法对水玻璃旧砂进行相对不同的再生处理,对再生砂从铸造常规性能、粒貌进行评价,根据铸钢用水玻璃型(芯)砂的生产要求,对再生砂开展优化工艺实验,考量再生砂满足生产要求的程度及可行性,验证再生工艺的再生效果,其最终目的是使再生砂能全部或者部分取代新砂造型、制芯,减少旧砂排放。对水玻璃旧砂表面膜及其性质的研究表明:1)水玻璃砂吹CO2硬化后的硬化膜由晶体和非晶体共同组成,主要由非晶态硅酸凝胶和少量的柯石英晶体(单斜晶系)、Na2CO3·7H2O晶体组成;硬化膜在受热作用转化为惰性膜后,主要由非晶态硅酸凝胶和少量的SiO2晶体(六方晶系)、Na2SiO3·9H2O晶体(正交晶系)组成,可为再生方法选择提供参考依据;2)水玻璃砂烘干硬化后的硬化膜是晶体和非晶体共同组成的硬化膜,主要由Na2SiO3非晶体和少量的Na2SiO3晶体组成;硅酸盐硬化膜在受热作用后转化为硅酸盐惰性膜。对水玻璃旧砂进行三种相对不同再生处理的实验表明,搅拌加热—冲击—摩擦磨损再生实验与微波加热—冲击—摩擦磨损再生实验就再生砂氧化钠含量而言,都可降低旧砂的氧化钠含量,通过搅拌加热—冲击—摩擦磨损再生,使旧砂氧化钠含量降低70.11%,微波加热—冲击—摩擦磨损再生可使旧砂氧化钠含量降低53.6%,加热方式的不同对两者再生效果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前者加热时连续不断的搅拌使旧砂砂粒相互摩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初级再生的作用,因此再生效果前者优于后者。通过正交实验表明,旧砂的加热温度是对再生效果影响较大,进一步说明了水玻璃旧砂砂粒中的石英颗粒随加热温度升高导致的膨胀与水玻璃惰性膜脆性提高、收缩的共同作用下,可提高再生效果。摩擦磨损再生可使旧砂氧化钠含量降低61.77%,因此法已达到中试生产阶段,无需加热处理,属短流程再生工艺,故旧砂再生生产线摩擦磨损再生工艺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即具有较好的可行性。考虑到通过加热方法对水玻璃就旧砂进行再生需耗能的缘故,采用摩擦磨损再生方法对水玻璃旧砂进行再生,该再生砂用于水玻璃粘结剂型(芯)砂的工艺实验的配方优化实验表明,在再生砂加入量为100%、水玻璃加入量为5%和二氧化碳吹气时间为10s的工艺条件下,型砂的抗压强度大于0.9Mpa,可达到生产的要求。
其他文献
针对当前多种群集智能算法往往包含过多策略而掩盖算法核心机理的现状,设计了一种模拟羊群行为的新型群集智能算法.该算法从群集智能算法的核心出发,通过分别模拟羊群的三类
由于城市快速发展,人与自然矛盾不断加剧,城市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探索城市发展的内涵和方向,规划未来城市最美好的蓝图,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生态城市的提
在当今的商品社会,商品包装琳琅满目,不同的包装运用不同的视觉传达方式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商品包装不仅是一种商业行为,它与文学作品、电影电视一样也可以被视为文化的产物和载
本文以神华销售集团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为例,详细介绍了大型煤炭运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系统项目的建设过程,突出强调了项目建设的重点、难点以及解决方案,以期对同
“预湿上浆”这一既可以提高上浆质量,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的新型上浆工艺,国外文献认为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标准上浆工艺。但目前有关预湿上浆的系统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在综述有
本文在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证券化实践,对资产证券化交易不同环节中的法律问题展开论述。全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章“资产证券化法律制度概述”。笔者首先讨论
经纱上浆所用的主浆料为粘着剂,主要有淀粉类、聚乙烯醇类(PVA)和聚丙烯酸类。因此淀粉、PVA与丙烯酸类浆料一起并称为“纺织三大浆料”。PVA浆料浆液粘度稳定,不易腐败,浆膜强度
<正>成本收益分析是以货币单位为基础对投入与产出进行估算和衡量的方法。成本收益分析是一种量入为出的经济理念,它要求对未来行动有预期目标,并对预期目标的几率有所把握。
伴随着民族旅游在中国的迅速发展,民族旅游目的地遭受的负面的社会文化影响日渐明显。本文站在目的地管理的角度,探讨了民族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因素及其在民族旅游地管理中
<正> 中国社科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都洋博士认为,"知识失业"是个不祥信号,必然对人力资本投资产生负面影响。都洋博士认为,"知识失业"主要是指那些具备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