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周亚滨教授治疗慢性心衰的用药统计分析,总结并探讨周亚滨教授治疗本病的用药组方特点。方法:收集就诊时间为2016年09月--2018年12月由周亚滨教授治疗的诊断为慢性心衰患者的病例信息,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慢性心衰患者75例,多次就诊的患者以首诊病例资料为主。将筛选后的病例信息,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总结出周亚滨教授治疗慢性心衰的用药组方特点。结果:通过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录入的75例处方进行数据分析,共涉及中药132味,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补虚药(384次)、其次为化痰止咳平喘药(169)、利水渗湿药(153次)、活血化瘀药(143次);药物使用频次最高前十位中药分别是炙甘草(75次),黄芪(71次),党参(62次),五味子(59次),桔梗(57次),麦冬(56次),升麻(52次),茯苓(47次),葶苈子(45次),大腹皮(40次);主要症状包括心悸(73次)、气短(68次)、胸闷(63次)、乏力(57次)、喘促(46次)、咳嗽(38次)、下肢水肿(35)、不能平卧(27次)、咳痰(26次)、舌紫(25次);涉及的证型主要包括阳虚水泛证(32.00%)、痰饮阻肺证(24.00%)、气虚血瘀证(24.00%)、气阴两虚证(10.67%)、心肺气虚证(5.33%)、心肾阳虚证(4.00%);四气五味归经统计显示,四气中温性药物(38%)、寒性药物(34%)、平性药物(24%)、热性药物(2%)、凉性药物(2%);五味中甘味药物使用最多(38%),其次依次为苦味药物(29%),辛味药物(26%),酸味药物(4%),咸味药物(2%),涩味药物(1%);归经主要入肺经(18.96%)、脾经(17.23%)、心经(15.94%)、胃经(11.18%)、肝经(10.70%);根据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提取核心药物组合6对;根据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新处方6对。结论:1、慢性心衰临床以阳虚水泛证、痰饮阻肺证、气虚血瘀证为常见证型,周亚滨教授在治疗上多以益气活血、益气健脾、温阳利水为主要治法。2、甘味、苦味、辛味;温性、寒性、平性;肺经、脾经、心经为周亚滨教授治疗慢性心衰用药的主要性味与归经。3、补虚药、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为周亚滨教授治疗慢性心衰的主要用药,其中又以黄芪,党参,五味子,桔梗,麦冬,升麻,茯苓,葶苈子,大腹皮等为核心药物4、黄芪、党参;桔梗、升麻;麦冬、五味子;大腹皮、黄芪等为周亚滨教授治疗慢性心衰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