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基于包容性与可持续性工业化视角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经济保持了多年的快速增长,创造了“中国奇迹”,虽然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整体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但是我国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相比,仍具有一定差距,二者增长速度的不均衡导致我国收入分配不均问题也日益严重。我国的收入差距主要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所贡献,农民阶层作为我国国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建设、体制改革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却没有享受到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成果,在就业机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没有拥有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从而导致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不均衡。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不仅会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阻碍,而且可能引发社会的动荡。现代发展经济学理论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城乡收入差距通常与二元经济结构及其转变有关,而经济社会从二元结构逐渐过渡到城乡融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经历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如何在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过程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使我国的经济得到长足的健康发展。2013年12月,包容性与可持续性工业化的概念在第十五届工业发展大会被首次提出,区别于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包容性与可持续性工业化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倡导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能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创造共同繁荣,同时合理利用资源、优化生产流程与工艺,降低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包容性与可持续性工业化的提出一方面赋予了工业化包容性增长的内涵,其核心是让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享受到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公平合理的分享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好处,消除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发展权利差距,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进中国的城镇化向更高水平迈进;另一方面可持续性工业化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变革,通过影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地理集聚,在促进城镇化水平提升的同时降低甚至消除城乡收入差距。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以及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第二章为文献综述,第一节阐述了城镇化的内涵以及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相关研究;第二节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城镇化、工业化、城乡收入差距等方面的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为论文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力的论据支撑,最后一节是对现有文献进行评述,结合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寻找本文的切入点和突破点。第三章是理论基础和影响机制分析,结合库茨涅兹“倒U型”曲线、二元结构经济理论、托达罗模型等相关理论,构建了本文的核心理论框架,为研究包容性与可持续性工业化、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三者之间的影响机制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第四章是实证分析,第一、二节为变量选取及测算结果分析,利用联合国工业发展报告(2016)中的方法,测量出各省份或地区的包容性与可持续性工业发展指数,并用泰尔指数和城镇人口占比作为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的代理变量,对主要变量的测算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第三节为模型的构建,在传统面板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将包容性与可持续性工业化划分为三个区间,分析在不同区间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第四节作者利用STATA14软件进行实证检验,得到面板门槛模型的回归结果并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根据前文的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本文的结论,同时就该结论为缩小城乡差距提出合理的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以下两点:第一,本文将工业化、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纳入同一研究框架,并且将包容性与可持续性内涵引入工业化,探究包容性与可持续性工业化如何通过产业结构变革与就业结构变革推动城镇化发展,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为我国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提供新路径与新思考。第二,现有研究的分析方法以时间序列数据为主,本文采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将影响区间划分内生化,分析在不同的包容性与可持续性工业化区间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深入研究三者之间的内在机制。
其他文献
货币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直接影响到我国整体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我国货币政策存在着区域效应,在不同区域间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和效果有着较大程度的差异,研究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影响因素可以为我国货币政策在不同区域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使货币政策具有更好更有效的实施效果。货币政策被普遍认为通过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两种方式进行传导,而我国的证券市场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取得了巨大进展,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已经成为投资大国之一,人们的目光也从对外直接投资的“量”转向了“质”,以实现中国从投资大国向投资强国的飞跃。OFDI效率是衡量一国对外直接投资资金利用程度的指标,是对“量”到“质”的转变的重要评估手段,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在以美国为首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高度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间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对全球很大范围内的
投融资活动作为企业财务理论的核心,企业的投资效率决定着企业能否健康持久发展,更是我国资本市场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不同的资本结构会向外部投资者传递不同的信号。因此对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使得企业投资有了大幅增加,与此同时,“投资过热”现象引起了人们关注。例如,曾经家喻户晓的健力宝、巨人集团等企业,都因其没有在合理
随着金融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以及汇率制度改革的加快,利率和汇率的波动幅度增大,提高了我国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对利率和汇率风险的管理要求,在此期间,金融衍生工具由于其具有复杂性、高杠杆性以及交易成本低等特点,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越来越多的被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所使用。中国银行是我国最早参与金融衍生品业务交易的商业银行,从1997年4月1日起中国银行开始做人民币远期业务,随
上世纪末以来,我国开启了对风险投资的探索历程,政府更是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推动其发展,近年来风险投资在我国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风险投资作为高新技术行业的孵化器,致力于投资创新能力强和发展潜力大的新兴产业和创新产业,它们凭借专业的人才和管理方式,致力于提升企业的发展速度,是民间资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风投产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企业的外部融资途径,缓解了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
基于淮河上游地区11个气象观测站1960-2018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利用彭曼公式和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推荐方法计算冬小麦需水量和有效降水量,两种水量数值差值为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缺水量,分析需水量、有效降水量和缺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其次,运用VIC(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模型,计算淮河上游地区影响冬小麦缺水量要素数值,基于集合经验模分解(EEMD)分析各个要素趋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环境不断变化且日益复杂,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企业间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在不断加剧,如何让财务数据发挥出功能效用为企业创造价值已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财政部曾指出要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而作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管理会计工具如何用以推动企业的价值创造一直是管理会计领域的研究重点。在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企业应用管理会计工具不应是一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深化和中国经济的深化转型,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张。2015年“健康中国”发展规划的提出及国内消费市场的升级使得中国健康食品市场衍生出了巨大的需求;2016年“注册备案双轨制度”的出台极大利好国际保健食品知名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在传统食品行业企业处于利润增长空间压缩、亟待转型升级的背景之下,通过海外并购国际健康食品知名品牌商进而进军健康食品市场
电力资源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在人们生活以及工业生产中均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城镇规模逐渐扩大,工业生产日益发展,整个社会对电力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保障社会用电的及时供应是电力公司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了及时掌握未来一段时间内地区用电量,加之电力资源具有难以大规模经济存储的特点,企业往往会对电力负荷进行预测,以预测结果指导企业生产。因此,提高预测准确率是电力公司不断追求的一个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稳步发展。然而在经济的飞速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其中以收入分配差距最为明显。自2005年普惠金融理念形成以来,我国一直大力推动普惠金融政策来解决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然而,传统普惠金融需要依托实体网点提供金融服务,业务成本相对较为高昂,与金融机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并不相符。因此,传统普惠金融在缩小收入差距上的作用效果日渐减弱。而结合了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的数字普惠金融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