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畜牧业生产中,威胁畜禽甚至人类健康的病原菌以及耐药致病菌不断出现,但是目前常用的药物抗菌活性日益降低,因此迫切需要研发新的抗菌药物。喹噁啉类化合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兽用抗菌药,其代表药物卡巴氧、喹乙醇、喹烯酮和乙酰甲喹曾有着广泛应用。已有的研究表明喹噁啉类对多种畜禽常见的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猪痢疾短螺旋体等的作用较强。喹赛多是近年来研发的喹噁啉类新品种,有抗菌谱广、毒性低、促生长作用显著等优点,可以作为卡巴氧、喹乙醇的替代药物。根据国外最新的研究报道发现,喹噁啉类还有其它的一些抗菌活性,因此喹噁啉类药物还有许多潜在的抗微生物活性有待发掘。本课题选取喹噁啉类中的喹赛多、喹烯酮和乙酰甲喹为代表,以支原体、真菌、结核杆菌和病毒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喹噁啉类及其主要代谢物对畜禽特殊病原微生物的抑制活性,完善了喹噁啉类的抗菌谱。同时还进行了喹噁啉类和相关药物对支原体、结核杆菌的联合药敏试验,筛选出了联合抗菌活性较好的药物组合,这将为喹噁啉类药物的合理应用以及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喹噁啉类药物对真菌的MIC测定 在标准条件下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喹噁啉类及其主要代谢物对8个属14株致病性真菌(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烟曲霉菌、犬小孢子菌、红色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同时测定了在厌氧条件下喹噁啉类药物对深部真菌的MIC值。测得在有氧条件下喹噁啉类三个原型药物中,喹赛多对新型隐球菌的MIC值为16μg/mL,喹烯酮对犬小孢子菌MIC值可达到8μg/mL。试验结果显示喹烯酮仅能抑制浅表真菌生长,而喹赛多对深部真菌和浅表真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喹噁啉类主要代谢物对受试真菌没有显示出抑制活性,推测原因可能是喹噁啉环上缺少两个氮氧基团。在厌氧条件下,喹赛多、喹烯酮和乙酰甲喹对深部真菌的MIC值略有降低。 2.喹噁啉类药物对支原体的MIC测定及联合药敏试验 在标准条件下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喹噁啉类及其主要代谢物对支原体(鸡毒支原体和猪肺炎支原体)的MIC,然后采用棋盘法进行联合药敏试验。测得喹烯酮、喹赛多和乙酰甲喹对受试支原体的MIC值为8-32μg/mL,其中喹烯酮对鸡毒支原体BG44T株的MIC值为8μg/mL。喹噁啉类主要代谢物对两种支原体没有显示出抑制活性,推测原因可能是喹噁啉环上缺少两个氮氧基团。对鸡毒支原体的联合药敏试验中,喹赛多、喹烯酮和乙酰甲喹与四环素的联合作用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最低,可达到0.75,为相加作用。试验结果显示三种药物对支原体有一定抑制作用,并且可以与四环素进行配伍使用。 3.喹噁啉类药物对结核杆菌的MIC测定及联合药敏试验 在标准条件下采用MTT法测定喹噁啉类及其主要代谢物对结核杆菌(牛分支杆菌、结核杆菌H37Ra和H37Rv)的MIC,然后采用棋盘法进行联合药敏试验。测得喹赛多、喹烯酮和乙酰甲喹对牛分枝杆菌和结核杆菌强毒株H37Rv的MIC值为4-8μg/mL。喹噁啉类主要代谢物对两种结核杆菌均没有抑制活性,推测原因可能是喹噁啉环上缺少两个氮氧基团。对结核杆菌的联合药敏试验中,喹赛多、喹烯酮和乙酰甲喹与利福平的联合作用的FIC指数最低,可达到0.75,为相加作用。试验结果显示三种药物对受试结核杆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并且可以与利福平进行配伍使用。 4.喹噁啉类药物对病毒的抑制活性试验 采用细胞病变法和MTT法测定喹噁啉类及其主要代谢物对猪细小病毒、猪蓝耳病毒以及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抑制活性。结果测得在三种不同作用方式下,喹噁啉类及其主要代谢物均不能对相应细胞起保护作用。因为猪瘟病毒在体外增殖不能使细胞产生病变,所以本试验建立了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病毒液中猪瘟兔化弱毒株的拷贝数,通过比较加药前后病毒增殖曲线的差异来判断喹噁啉类药物是否具有抑制猪瘟病毒增殖的活性。结果测得加药前后病毒增殖曲线没有明显差异,说明喹噁啉类及其主要代谢物在体外没有抑制猪瘟病毒增殖的活性。 综上所述,本课题首次证实了喹噁啉类药物对支原体和结核杆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并且筛选出了对结核杆菌和支原体有较强联合作用效果的药物组合,为对抗结核杆菌和支原体耐药性的产生提供了新选择。同时建立了评价药物在体外抗猪瘟病毒试验的方法,这将为抗猪瘟病毒药物的筛选提供了新选择。喹噁啉类进一步合理使用将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