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中最核心与最根本的是农民收入问题。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农民增收在现阶段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长远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措施是建立起稳定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长期以来,在中央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山东省各级党委、政府在“三农”工作中,始终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采取多种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基于上述认识,本论文在对目前国内外有关农民增收的各种基础理论及研究现状进行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从山东省的角度,系统分析了近年来山东省农民收入状况包括山东省农民收入的数量结构变化以及收入差距状况,分析结果显示山东省近年来农民收入主要集中在农业方面,其次是牧业,其他收入所占比重相对较少,同时,分析发现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有所缓慢,增收压力有所加大。其次,笔者对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各地市区域农民收入差距以及收入来源差距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粮食价格偏低、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业结构不够合理、农村基本建设投资增长缓慢、城市化水平低、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发展缓慢、农地征用和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等诸多方面。另外,对山东省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不同地区之间农民收入差异以及山东省与几个沿海省份农民收入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对山东省农民收入增长的制约因素及促进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最后提出了促进农民增收的指导原则,比如说发展性原则、持续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等,在此基础之上,笔者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及其建议,包括涉农政策创新、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提升、搞好农业结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以及依托信息技术等等,以期对山东省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为全国其他地区的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如何实现持续、健康、稳定的农民增收发挥一定的借鉴意义与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