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增生性瘢痕的产生无论在外观还是功能上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是临床医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积极探索研究瘢痕形成机制及发现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临床上常见瘢痕易发生于前胸、肩背部等张力大的部位,而在张力小的部位瘢痕增生较轻。整形医师常通过Z、W、V-Y等皮瓣及皮下减张缝合技巧来降低皮肤张力,从而减轻瘢痕的过度增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力学、炎性、缺氧等因素均与瘢痕增生关系密切。成纤维细胞作为参与皮肤创面愈合的重要修复细胞,其增殖迁移、分化、凋亡以及基因表达均与机械张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机械应力如何被感知并引发细胞内一系列生物学活动的机制并未完全明确。IL-6是一种调节免疫反应的多功能因子,可激活多种信号传导通路发生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其中JAK/STAT途径与皮肤创伤愈合及炎症性疾病有着密切联系。而经典Wnt通路在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及衰老凋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Wnt信号异常表达或激活可引起细胞内关键蛋白β-catenin的异常积累,从而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及诱导胶原沉积。尽管国内外对瘢痕做了大量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有许多未知亟待解决。因此本研究首先采用机械应力加载诱导形成小鼠增生性瘢痕模型,一方面选用IL-6作为检验指标,并检测其信号通路中的主要蛋白因子p-STAT3的表达情况,观察其在小鼠皮肤中的差异性表达;并将β-catenin作为另一项检测指标,进而初步评估IL-6/IL-6R信号通路是否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间存在某种联系,从而有利于推动瘢痕形成、增生机制的探索,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有价值的新靶点、新思路。方法:选取12周龄、体重25±3g的清洁健康雌性C57BL/6小鼠16只,分别在其背部制作2个长2 cm直线性全层皮肤切口,术后第4天拆除缝合线,并安装机械牵拉装置,一个创面做对照不牵拉,实验组给予间断牵拉维持创面张力,至牵拉14 d后脱臼处死并剃毛,瘢痕部位拍照、取材,分别通过肉眼及HE染色分析两组瘢痕标本的外观及组织病理学变化,并采用Image J软件进行瘢痕面积分析;用ELISA法测定小鼠瘢痕组织研磨上清液中炎性因子IL-6的水平,并用Western blot法来分析p-STAT3蛋白在小鼠中的差异性表达。以及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来分析β-catenin在小鼠瘢痕中表达的情况。实验中的所有数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以均数±标准差(王±s)表示,用t检验分析;置信区间为9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牵拉14 d后,肉眼可见实验组形成了类似于人体瘢痕组织的红色无毛区域,对照组瘢痕区域成线状;两组间瘢痕组织大体面积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观察实验组瘢痕组织毛囊、毛干等皮肤附属器缺失,与对照组相比,其厚度、横截面积增加数倍,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小鼠瘢痕研磨上清液中炎性因子IL-6的表达明显较对照组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p-STAT3在实验组小鼠瘢痕中表达量增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瘢痕中β-catenin呈高表达,对照组中则呈低表达。结论:我们推测,机械应力通过刺激炎性因子IL-6的持续或过度表达,从而影响创面愈合导致瘢痕增生,且在IL-6/IL-6R信号通路中主要蛋白p-STAT3的激活及表达上调,说明其可能参与了瘢痕的发生。另外β-catenin表达增加可能是通过IL-6介导的,实现对Wnt/β-catenin通路的激活,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诱导胶原沉积,参与促进瘢痕形成;而IL-6与Wnt通路之间可能存在着相互协同的关系。从而为瘢痕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