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的武汉被称之为“大武汉”,不过这已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旧闻。当今的武汉被认作是一个平民化、生活化的城市,甚至有人把武汉认作为码头城市,新一届的武汉市政府为了复兴“大武汉”,首当其冲就是要提升城市品位。那么2011年武汉籍运动员李娜的法网夺冠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我们这样一个契机。通过网球这项高雅的运动提升这座城市的品味,体现武汉正快速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所踏出的坚实步伐。我省网球队自1959年建队以来,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名将,从严大翠、郭汉琴到余丽桥、马克勤,从潘兵、张九华到朱本强、李婷、李娜和遗憾从我省流失到了上海队的国家队小花周弈妙、济南全运会男单金牌吴迪,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当时国家队响当当的主力。由此可以看出,从网球竞技实力方面讲,我们湖北、武汉都是中国网球重地。虽然是网球重地,但从真正能代表网球发展水平的业余网球开展的现状来看,还远不及其他大中城市。为了复兴“大武汉”,符合“网球重地”这一称谓,我们要借助契机,利用优势拉近与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业余网球发展的距离,赶超其他大中城市业余网球发展的速度。本文通过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把武汉市业余网球开展现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武汉市业余网球爱好者中男性占据了三分之二;年龄结构以35岁-45岁为主;学历情况大都为本科及以上学历;职业状况以公务员居多,企事业单位人员次之。2、武汉市业余网球爱好者主流人群在打球的时间安排上都非常的科学和规律,打球动机以强身健体、休闲娱乐、自身兴趣为主,并且大都对运动装备的要求较高。3、武汉市网球场地一半以上集中在高校,由于网球场地建设费用高、投资回报效率低、稍有经营不善很难盈利,如果政府不加强对网球市场的管理和引导,很难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到网球基础设施建设之中。4、武汉市大学生普遍上都比较喜爱网球运动,但大都缺乏对网球运动深入的了解;学校的网球师资力量不足是限制武汉市高校网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5、武汉市青少年网球运动的启蒙普遍较晚,而且参与业余网球训练的形式也呈多样化,对其规范监管的难度较大,“学训”矛盾依然严重。6、武汉市网球教练员的培训、上岗、监管制度不完善,业务水平普片偏低。7、武汉市城市建设发展迅速,经济增长较快,业余网球市场发展潜力巨大。